《中国战略观察》
2016年第6期文章概要
发布时间:2016-06-13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趋势
——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李长久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顾问)

        苏联解体24年后,2016年伊始,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两次谈话中都批评了苏联早期领导人列宁。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俄罗斯著名导演米哈尔科夫呼吁从国家层面认定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当年推行的政策为犯罪。4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大学举办的新书《生活中的戈尔巴乔夫》发布会上表示,自己对苏联解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迄今,俄罗斯国内主要争论仍是苏联从兴衰到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理清这些问题,社会主义国家都会从中汲取深刻教训。

苏联从“两超”之一到解体的主要原因

        2010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说:“由于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的立场,苏联被叛卖了。他们聚集在一起商量事情。最初是3个国家,后来是所有的国家……”戈尔巴乔夫再次承认:“……苏联解体并非不可避免的……苏联是我们自己毁灭的。这已经是我们的失算和错误。是我们的改革者们自己犯了错误……”

        戈尔巴乔夫所说的“我们的失算”,“改革者们”主要包括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人。

        一是改革逐步偏离社会主义方向。1956年2月赫鲁晓夫执政后,越来越削弱共产党的领导,越来越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到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曾制定出雄心勃勃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和到20世纪末的15年经济发展战略。但是他没有采取切实政策和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而是集中力量推行削弱共产党领导和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改革。

        二是美国采取三大措施加剧苏联解体。苏联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而加剧财政困难;美国采取各种手段加剧苏联经济困难;美国支持反对派推动苏联解体。

从资本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趋势

        苏联解体为社会主义国家留下诸多深刻教训和警示:

        一、实现社会主义目标需要依靠共产党领导。共产党领导人要坚守理念和信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成为廉政奉公的典范。

        二、社会主义的内涵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7年12月—1848年1月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开篇宣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00多年后,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全球徘徊,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奥巴马经济学的“包容性增长”——评2016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陈宝森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奥巴马2016年的《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已于今年2月出炉,全文现已见诸白宫网站。奥巴马连续两任主政白宫,在即将离任前的最后一年自然要给自己的七年经济政绩评功摆好,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向选民做个交代。而美国公众舆论最感纠结的经济问题就是近年来美国中产阶级的式微和财富的日趋集中。显然这是一个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根本性问题。也许正因如此,总统的经济智囊们就在报告中把“包容性增长”顺手牵来,作为奥巴马经济学的主题和第一章。报告的价值在于添加了一些学者们对美国不平等研究的新成果,使人们更加相信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出现绝非偶然。报告的缺陷在于把“包容性增长”同奥巴马的政绩联系起来,与在其治下财富更加集中的现实明显相悖,为此而唱赞歌似乎是过于腴美之词,至于报告中提出的促进“包容性增长”的种种措施不少都是老生常谈,力度有限而且难于落实。客观地说,实行包容性增长对所有国家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在美国尤其如此。

美式不平等的三种表现

        报告概括了在美国广泛存在的三种不平等形式:即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机会不平等。报告认为:上述不平等的三种形式其实质并无不同而且互相影响。财富不平等,在某些方面是收入不平等的结果。随着把分配不平等的收入储蓄起来,产生了不平等分配的财富。但是机会的不平等,在许多方面既是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原因也是其结果。所以不平等的机会分配固化了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同时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又导致低收入儿童所面对的许多不公平。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分配不平等的根子何在?

        报告强调要区别两种不平等,一种是因工人高效劳动和资本优化配置而在分配上出现的不平等。它有奖勤罚懒,鼓励创新的效果,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另一种是对“租金”的不合理分配。关于租金分配不公的根源,报告强调了四个方面,

        第一,工会的衰落削弱工人集体谈判的力量。第二,市场的集中度增加和利润的高企富了企业。第三,职业许可证的寻租行为。第四,住房和土地利用限制带来的不平等。

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

        报告提出四类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即,第一促进总需求;第二,加强竞争促进机会平等;第三,减少无效率的租金和寻租行为;第四,保护工人及其家属远离不公平的后果。

《“特朗普现象”折射美国社会大问题》
丁原洪
(改革开放论坛高级咨询委员)

        特朗普从政坛现有体制的“局外人”,以“叛逆者”姿态参加总统竞选,在遭到国内外各方批评、指责、讥讽甚至明显打击的情况下,却能“越战越勇”,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原因何在?

        对于令人困惑的“特朗普现象”,近来美国一些主要媒体和知名学者正通过对特朗普进行采访、分析,试图从中找到答案。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特朗普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折射出当今美国社会出了大问题。

        那么,美国民众的焦虑或愤怒,根源何在?

        概括地说,就是美国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不安全”。

        美国社会当前深陷焦虑、愤怒的困境,尽管不会决定美国总统选举的最终结果,但是对于继任总统,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将是个巨大挑战,对美国今后的内外政策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这次大选以及派生出来的“特朗普现象”,人们看到,不仅是共和党内部、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连美国社会也已陷于严重的分裂,在美国今后走向这一根本性问题上没有共识。上述日本《经济学人》文章悲观地指出,“美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民主、共和两党通过以往那样的论争能够解决的,两大政党必须进行大变革”。

        美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对当前国际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献给20国集团杭州分会
周世俭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

        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和西欧,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总量的占比迅速上升。美国与西欧不得不顺应这一重大变化将世界经济管理体制做了重大调整。从原来由西方七国集团讨论和决定世界经济政策扩大至20国经济集团讨论和决定。笔者建议应为20国集团设立秘书处,为20国集团首脑和部长们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定期发布扩大20国集团的影响。

        国际金融机构也做了一些改革,但执行的改革都是2010年的改革方案。这本应当在2011年实施的方案被美国国会毫无道理地拖了5年之久。中国应与金砖国家一道,提出国际金融机构立即着手下一轮的改革方案的讨论,推动出台新的股权份额,进一步提高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所占股权份额金砖国家应该在世界金融改革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世界贸易管理体制也应该进行改革。笔者建议在世贸组织框架内设国际贸易理事会。原则是,由占世界贸易额1%以上国家组成的常设的理事会,此项原则是参照当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组成原则。

        面对2008年罕见的金融危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力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举行了一场“印钞奥林匹克”——印钞大比赛。在西方世界美国经济之所以一枝独秀,是因为除了美联储大力推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抄底利益外,奥巴马总统从2009年初上台以来7年多强力推行重新工业化的政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增加就业,促使产业结构调整。而欧洲和日本则没有调整产业结构,一味地印钞票,实施低汇率、低利率,甚至走到了负利率,致使经济长期疲弱。欧元区出现了二次衰退,日本出现了三次衰退,日本的央行已经走到黔驴技穷、走投无路的田地。

        实际上,经历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经济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最近几年这个问题日益严重,一个最有力的证明是世界贸易量的增长。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2016年1月5日又全面详细地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笔者认为,这一经济理论也适用于全世界。因此笔者建议中国领导人要充分利用今年秋天在杭州举办20国集团峰会的机会亮明旗帜,全面阐述对改变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推动世界经济较快发展的良策。

《对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看法》
江时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大学全球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改善其国家形象的迫切性与日俱增。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的软实力,同样需要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甚至在与世界各国开展商品交流时,也应该重视人文交流的积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认真总结1949年以来中外人文交流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尽量增加非政府色彩,加大国别研究的力度,不宜低估“有色眼镜”的危害性,认真落实“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正确理解中外人文交流中的意识形态化问题,不能寄希望于经常性地举办大型文体活动。

《非凡20年:从“上海五国”到上合组织》
俞 邃
(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至今15年。它的前身是1996年4月26日形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加在一起20岁。这里就上合组织的使命、特点和意义,综述几点看法。

        一、上合组织是在苏联解体后的非常时期、转型国家汇集的特殊地区和各国经济振兴渴求安全保障的紧迫条件下,经过集体努力形成的一大创举,显示了各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

        二、上合组织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经历了磨合期和考验期,如今进入成熟期。

        三、上合组织之所以具有凝聚力,基于各成员国存在着共性:共同的愿望、共同的认识、共同的忧患、共同的合作基础。

        四、上合组织经久不衰,还由于它从一开始便确定了合理的政治基础,这就是遵循和平、合作、开放、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发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五、上合组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指导思想的新安全观,是要摈弃冷战思维,反对集团政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以对话协商促进建立相互信任和了解,通过双边、多边协调寻求和平与安全,不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六、上合组织影响日增,源于它效法了中俄关系之间形成的特色。

        七、上合组织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客观上有一个衡量的尺度。

        八、上海合作组织仍然存在着深入发展与扩张发展的两重性,彼此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九、上合组织的性质明确,它不是“东方北约”。

        十、回首上合组织的历程,某些国际舆论曾经对它有过三种“唱衰”的杂音。一是“窒息论”,二是“逊色论”,三是“夭折论”。

        下面兼谈几点认识。

        (一)国家安全看周边,地区安全看多边,全球安全看地区。

        (二)上合组织的使命具有长期性。

        (三)俄罗斯方面提出了公民社会与公众外交在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新形势下上合组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金瑞庭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经济学博士)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前身为“上海五国”合作机制,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比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最高决策机构是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并有北京上合组织秘书处和塔什干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两个常设机构。目前,除上述6个成员国之外,还有印度、巴基斯坦等6个观察员国和土耳其、柬埔寨等6个对话伙伴国。2014年成员国总人口15.7亿,占世界总人口21.6%,成员国土地总面积2922.2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2.9%,成员国GDP总量12.5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16.05%。

一、当前国际新形势凸显上合组织新地位

        上合组织倡导提供全球合作新模式、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丰富发展合作安全新理念。

二、上合组织经贸合作进入“量质齐升”新时期

        贸易合作呈现新态势、投资合作迈入新阶段、能源合作迎来新格局、金融合作闪耀新亮点。

三、上合组织经贸合作面临四大困境

        成员国利益诉求分化,政策协调机制滞后;

        成员国文化差异明显,集体认同感欠缺;

        成员国合作条件受限,制度硬约束不足;

        外域势力介入频繁,“中国威胁论”尚有一定市场;

        预计2016年美欧将延续对俄经济制裁,但制裁效果将趋于弱化,2017年欧盟有望率先结束对俄制裁。

《“伊斯兰国”的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探析》
刘中民 俞海杰
(刘中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俞海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2015级博士研究生)

        目前国内对“伊斯兰国”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历史演变、影响及组织结构等问题,但却缺少对“伊斯兰国”意识形态的深入研究。这也恰如美国中央司令部特种部队司令米切尔·纳格塔(Michael K. Nagata)少将所言:“迄今为止我们仍不了解‘伊斯兰国’,所以我们很难击败它。”“我们并未击败‘伊斯兰国’的理念,我们甚至并不理解它的理念。”

        当前,反对极端主义的“去极端化合作”已经成为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内容。因此,深入考察“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体系,准确掌握“伊斯兰国”意识形态的特点,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伊斯兰国”意识形态的形成深受历史上各种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潮的影响,体现出了强烈的不容异己、崇尚暴力的极端主义本质。如今,“伊斯兰国”已发展成为比“基地”组织更为极端的恐怖主义势力,而且拥有建构和传播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能力。但“伊斯兰国”的极端主义意识形态不仅与伊斯兰教本身无涉,而且严重扭曲了伊斯兰教崇尚和平、倡导中正的核心价值观,对伊斯兰文明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并使去极端主义成为当今世界尤其是伊斯兰文明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对“肯尼亚遣返事件”的观察及省思》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四月,本是春暖花开时节,两岸关系却没有了艳阳天,反而陷入了新的政治阴霾之中。4月初,肯尼亚警方向大陆遣返台湾诈骗犯嫌疑人,在台湾炒翻了天,出现一股强大的、最初不分蓝绿与朝野的“反中”民粹主义浪潮。尽管随后因事态发展,蓝营有所觉醒,态度有所调整,但绿营势力攻击大陆心态没有改变。这一事件背后,涉及主权与人权争议、两岸司法管辖权与两岸司法互助争议以及台湾内部对两岸关系发展立场、态度等复杂的政治问题,实际上是两岸关系真实现状的写照,是台湾泛政治化的集中表现,是对当下岛内蓝绿两大政治阵营两岸关系态度的一次大检验。

上一篇:2016年第5期文章概要
下一篇:2016年第7期文章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