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观察》
2015年第12期文章概要
发布时间:2015-12-10
《“一带一路”建设将惠及世界人民》

李长久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带一路”建设有望把超过世界人口60%的国家和地区引向“前所未有的凝聚和繁荣”。

        “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连接四面八方。向北,跨黑龙江铁路大桥建成通车,将推动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向西,叶夫根尼·舍斯塔科夫认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一个能令所有参与者受益的经济发展新区域正在形成中,它可能成为新的“大欧亚结合体”的中心。向南,加强从中国新疆经中亚到中东地区的经济走廊建设,扩大经贸合作,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对亚洲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极为重要。向东,2015年9月20日,C1008次列车从珲春驶出,设计时速250公里的吉图珲客运专线高铁列车正延伸到中、俄、朝、韩、蒙古的边境,像一条“玉带”将连通东北亚六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沟通五湖四海。东盟地理位置决定东盟国家仍将在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有“千岛之国”美誉、港口众多的印度尼西亚、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建设、泰国克拉运河的修建。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前景广阔,保护这些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成为中国不断增加在印度洋海上活动的一个重要理由。中巴经济走廊连接南亚、中亚、北非、海湾国家等,瓜德尔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不仅为中巴两国而且将为更多国家的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企业正积极参与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建设,为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新思路和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不限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实现互联互通,目标是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立足亚洲、依托大周边,但欢迎世界各国参与并从中受益;“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目标不仅是实现互联互通,而且要与周边国家建立起可靠的战略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建立在法治化的基础上,实现法制化,才能确保“一带一路”战略的长期、稳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与能源开发和运输通道,都是风险大、周期较长的大工程,必须循序渐进、重点推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21世纪第二个10年,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8万亿美元,即每年需要投资8000亿美元左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承担着与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协力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的艰巨使命。

《抓住时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盛世良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战略角度看,“一带一路”尚处于起步阶段,战略想象空间很大。我国亟需明确倡议的战略内涵,统筹战略设计,既要对自身战略收益的风险作精细化评估,也要向外传达我国的政策意图。“一带一路”战略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包括历史障碍、沟通障碍、通道障碍、制度障碍、人为障碍、国内障碍。其中,最需要认真应对的是安全领域的障碍,既要化解传统安全威胁,更要消弭非传统安全威胁。要尽可能排除宗教、文化、种族和部落势力的不利影响。

        一、战略性挑战

        1.颜色革命。对俄罗斯及其周边,美国现在的重点不是推行民主,而是颜色革命。俄罗斯通过加强法治和民主、改善民生防范颜色革命的经验,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有借鉴意义。

        2.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已经成立,还可以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在金融领域逐渐降低对美元和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依赖程度。上合组织成员国和金砖国家亦应创造条件,形成非西方的SWIFT。

        3.美国的TPP和TTIP这两个“封闭性俱乐部”的挑战,主要在于它们要形成新的国际经贸规则,让其他国家去服从和适应。一方面,加快推动涉华自贸区的谈判进程,包括与美国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建立中国的自贸区网络;另一方面,拿出像上世纪90年代应对世贸组织那样的勇气和决心,克服利益集团阻力,加快自身改革,走向健康的法治市场经济之路。还应以上合组织为平台,让俄罗斯主导的欧经济联盟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切实对接,形成横跨欧亚的经贸安排。

        4.金融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殃及中国同中亚国家的贸易。这就需要帮助振兴成员国实体经济,在完成一带一路国家工业化和“再工业化”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加强成员国金融合作,及早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

        二、内生的非全局性挑战

        1.三股恶势力。要加强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的情报交流工作,与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快速反应部队协调,形成反恐处突能力。推动上合组织尽快制订反恐公约。

        2.刑事犯罪团伙(黑社会)。与驻在国治安机构配合,必要时派出本国安保公司。驻外大型企业或项目安保,在安全形势良好,政权稳固的国家,主要靠当地安全部门和治安机关,如警察局等;在安全形势不良但并非恐怖主义横行的国家,可以用中国的安保公司。中国、缅甸和泰国在湄公河是联合执法的创举,为高铁和管道安保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3.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变化。“中国经济威胁论”仍有市场,有的国家认为,中国以出口廉价商品,换取他们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冲击他们的制造业,影响他们的产业升级,使他们沦为中国的“原料附庸”。这种心态阻碍了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因此,需加强经济政策沟通、人心互通,落实欧亚经济联盟同一带一路的对接。

        4.投资项目选择失误。要认真关注沿线国家的政治稳定,预判有关国家政局变化的影响。在这方面,中缅能源管线的顺利开通提供了合作成功的经验。因此,应加强调研,国内企业和地方政府尽可能同专门研究有关国家的学者、同中国驻这些国家大使馆沟通。

《文化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软实力》

詹得雄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及现实迫切性大家都谈得很多,但有一个偏向,那就是谈经济多,谈文化少,仿佛那只是一个经济项目。实际上,离开了文化这个软实力,一带一路就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翻船。这方面的教训已经不少,有些项目化了大的本钱,结果匆匆撤走,得不偿失。季羡林先生说,一百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了“拿来主义”,现在到了“送去”的时候了,中国现在提出“一带一路”,陆路海路走得很远很远,如果我们的思想局限于送去丝绸、瓷器,再加上机器设备和高铁等等,那只是送去了物,而把这些物送出去的是人。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认识文化的软实力:

        1.政治文化。习主席2015年9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的讲话《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合作共赢、正确的义利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观念无疑是在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横行天下的世界上,吹来了一股新风,必将为世界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2.民族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和”、“中”这些理念,我们不但要继承好,也要送给全世界人民。我们传统价值观最大的优点是突出群体价值,个体从属于群体,群体关爱着个体,把个人的修养同天下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味治疗当今世界过分突出个人、私欲横行的一味“中药”,这也就是我们与当年殖民主义者的最大区别。

        3.宗教文化。我们中国虽然也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总的来讲,宗教影响不是很大的。现在受外来的影响,也产生一些问题,应该认真对待,继续认真贯彻我们的宗教政策。今天中国人从一带一路上走向世界,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劝导宗教和睦,在宗教冲突中保持超脱,劝和劝善,保持宽容,不走极端。

        4.企业文化。一带一路将走出一批又一批企业家,要到世界上去亮相。他们的胸襟和眼光,他们的毅力和聪明,他们正确的义利观,也将给世界带来一股新风。一个企业家出丑,会影响一大片人,别人认为你就是代表中国的,所以希望企业家要自爱自尊,多为祖国添彩,不给同胞抹黑。西方舆论把我们污蔑为“新殖民主义者”,希望企业家不要为他们提供佐证。

        5.个人文化修养。要让一带一路成功,靠的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集体,每个人的文化修养,都同办成一件事有关。同样一件事,这个人去办,办不成,那个人去办,就办成了,这同这个人的素质密切相关。优秀的人都有人格魅力,都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不用号令,大家愿意跟他走。

《力争将“一带一路”与俄美相关经济发展战略融合》

杨民青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这是一个难以实现,但又必须实现的命题。在人们努力研究中国“一带一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可行性之际,似乎更应该研究中国如何与俄罗斯和美国的相关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融合,如何合作共赢,即:“一带一路”如何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融合,如何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融合,甚至加入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简称TPP)。

        因为,力争使三者融合,或以其他灵活方式相互参与,实现三方以及多方的合作共赢,才有可能深入探讨“一带一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可行性,这也许是论证和研究实现“一带一路”比较实际、重要、科学的前提和捷径。

        在亚欧地区,中国、俄罗斯、美国这三个大国,任何一个国家在涉及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构想和计划中,完全绕开其中的一个国家,独自进行和实施宏大战略规划都是难以想象的,无论其计划多么空前、多么具有历史意义,都是不实现的。相反,如果真心推进和实施类似的规划和战略,这三个大国之间或双边之间,必须进行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实际的而不是空洞的,全面的而不是个别的合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相互妥协、让步、可行的融合或形式灵活的参与,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赢的目的。

        美国“新丝绸之路”绕开中国、俄罗斯此路不通;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没有中国和美国以及欧盟的参与也难于实现;同样道理,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与欧亚经济共同体、“新丝绸之路”融合,其后果也并非乐观。可行的是,中国可以利用“一带一路”与战略对手长期博弈。

《“一带一路”开辟中法合作新前景》

沈孝泉

(新华社原巴黎总分社社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法国对“一带一路”表示特别关注和热情欢迎并不是偶然的,因为这一计划符合法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法国政府针对当前国民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正在推出一系列治理措施和改革方案:(一)实行财政紧缩,但效果不彰。(二)刺激经济增长,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推行“新工业法国”计划,重振法国工业。从中可以看出,法国目前正处在致力于经济振兴的关键时刻,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雄厚的资金和广阔的市场的有力支持。而这一点仅凭自身力量难以完成,这正是法国政府推行意义广泛的“经济外交”意图。因此,“一带一路”正逢其时。

        在开拓第三方市场中,两国的目光自然会投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非洲大陆。法国《观点》周刊认为,中法两国共同开拓非洲将成为一种“三赢局面”:非洲有市场、中国有投资、法国有技术。这样,三者的优势就都发挥出来了。事实表明,“一带一路”正是推进中法关系的最佳选择,这一计划给两国之间深入和有效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将成为推动中法关系继续深化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巨大动力。

        在欧洲投资、开发的安全风险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保护主义。欧洲国家政府实行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十分普遍,在舆论和民众中对引进外国资本也存在强烈的排斥心理,这对政府决策产生直接影响。这种舆论偏见也被一些在野的极端和激进党派所利用,对执政党构成了政治压力,迫使政府做出妥协和让步。其结果是我方的投资风险增加、成功率降低、投资成本增长。

        第二,二元结构因素。欧洲是一个存在多重二元结构的地区,这种政治局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在欧洲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正视和应对这一局面所产生的制约和困难。

        第三,地缘政治因素。欧洲的地缘政治形势十分复杂,是大国利益的汇聚点,也是冲突的交汇点。因此,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介入其中,存在着潜在地缘政治因素的制约和干扰。

《“一带一路”与韩国“丝绸之路快车”对接乃长期目标》

高浩荣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计划,而韩国则在努力推进朴槿惠总统提出的“欧亚倡议”计划。这两个计划都包含“互联互通”的内容,具有相互对接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欧亚倡议”涉及朝鲜和半岛局势,因此,“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的对接存在很大困难。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可能性仍然存在。现在不妨把它作为一个长远目标。

        “欧亚倡议”是朴槿惠2013年10月提出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开通“丝绸之路快车”。按照韩国方面的解释,“欧亚倡议”具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丝绸之路快车”扩大与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增加韩国的对外贸易量,二是带动朝鲜开放门户,消除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但是,要按照韩国所期待的那样开通“丝绸之路快车”并非易事。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朝韩关系动荡不定,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看不到大幅缓和的前景。半岛局势除了朝韩之间的争斗外,更有美国因素在起关键作用。同时,在朝韩“体制竞赛”中处于劣势的朝鲜,非常担心南北铁路的连接和开通将对本国体制、政权稳固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冲击,因此,尽管南北铁路连接以及建立“丝绸之路快车”将给朝鲜经济带来不少好处,但是与政权、体制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的。

        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外,朝鲜恶劣的铁路状况也是影响“丝绸之路快车”的一个因素。如果说朝鲜铁路状况还只是经济问题的话,那么政治因素则是决定性的。能否建成“丝绸之路快车”关键在于朝鲜的政治决断。而这种政治决断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难以出台。因此,韩国一些人提出了一些替代方案。替代方案之一是实行“韩中火车轮渡”。此次重新提出反映了韩国建立“丝绸之路快车”的紧迫心情。另一个替代方案是建设“韩中海底隧道”。韩国一些专家认为,随着韩中自贸协定的签订和正式生效,改善物流系统的呼声将高涨,海底隧道方案有可能再次拿出来讨论。

        朝韩都是中国的近邻,“一带一路”实际对他们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不过,由于经济以外的因素作怪,朝韩对“一带一路”或保持沉默,或小心谨慎。因此,中国一方面需要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对朝鲜半岛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不妨把“一带一路”计划和韩国的“丝绸之路快车”及朝鲜的“基础设施先行”相对接作为长远目标。

《推动中斯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关秀丽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斯里兰卡是南亚次大陆以南印度洋上的岛国,因靠近欧亚国际货运主航线,在转运、中转和补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在南亚地区,斯投资环境也属上乘,颇受外资青睐。中斯合作历史悠久,基础良好,开展长期合作符合两国发展需求,但推进过程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增进共识,管控风险。

        谋求发展是深化两国合作的最大动力。从中国看,面临经济转型和改革开放转型的双重任务;从斯方看,面临经济重建,改善民生,加快融入地区发展的重任。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在技术、设备、资金和服务上具有一定优势,有能力无附加条件地惠及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发展,帮助斯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斯国内的人工成本较低,会吸引外资投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提高当地工人工资,带动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从发展战略对接看,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同斯建设印度洋航运中心计划具有一定的契合关系,这是两国关系未来走向的“定海神针”,是稳定推动中斯双边合作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两国间半个世纪的传统友谊,更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应该看到,斯政府、政权稳定与否将影响对华关系和政策变动;同时,外交政策走向及其影响值得关注。受外部投资环境和企业自身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企业赴斯投资风险明显加大。从企业自身因素看,因海外投资起步晚,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缺乏海外投资经验,以及会计、律师、咨询等中介机构发展程度低、风险评估能力弱等问题比较突出。从国内协调机制看,企业“走出去”困难多,主要还是协调难、效率低。在“走出去”过程中,时常出现信息不对称、资源碎片化、工作不连续、落实不到位甚至打乱仗等问题,既不利于整合力量,也易造成资源重复浪费。

推动中斯经济合作构想

(一)基本原则: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凸显可持续发展。坚持一般与特殊并重。坚持高效率推行,轻重资产项目并重。

(二)主要目标:1.近期(2—3年时间):夯实基础;2.中期(用10年左右):深化合作;3.远期(到本世纪中叶——更长时期):全方位合作。

(三)合作方向:总体看,进一步加强在基础设施、工业园区、民生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经济合作宜支持以地方和企业为主,突出市场化运作特色,着力推动中斯加强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合作和海上贸易,助力斯打造印度洋重要海上航运商务中心的新需求。

《“一带一路”在中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唐继赞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东地区是我国的大周边,是“一带一路”战略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中东地区国家的工作,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东推进,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世代友好为“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东地区的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第二、优势互补将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动力。中东国家有急于出口和我国需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海湾国家的剩余资金也需要找到满意可靠的投资对象;另一方面,中东国家可以吸收和借鉴我优质多余产能和先进技术。第三、中国发展模式在中东深入人心是“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的重要条件。第四、“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东推进已有前期准备。“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和“中海自由贸易区”谈判机制的建立,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做好了铺垫。

        不利因素也可归纳为四点:第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要克服不可估量的困难。第二、安全形势多变,政权更迭频繁,会给“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实施带来不确定性。第三、恐怖主义泛滥会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构成阻碍。第四、大国博弈会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形成掣肘。

        努力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目标:1.加大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宣传,释疑解惑。2.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经贸合作。3.打造中国特色大国中东外交,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4.努力提升我国的软实力。5.突出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和推动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6.继续办好“中阿论坛”,积极加快“中海自贸区”的谈判和成果落实,加速中埃苏伊士经济开发区建设。使其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样板。

《俄罗斯人评说“一带一路”》

俞 邃

(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与俄罗斯利益攸关,原因大致包含以下几点:其一,新丝绸之路离不开俄罗斯。其二,现有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都不能满足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亚太发展中国家的巨大资金需求。其三,俄罗斯在亚洲基础设施银行问题上,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借助这一新的金融机构,获得更多金融支持,以开发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同时希望能让俄罗斯亚洲落后部分的基础设施项目获得资金来源,以及能在亚洲和俄罗斯基础设施项目之间找到结合点。其四,中国是俄远东最大、最密切的邻国,可以成为俄方最可靠、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其五,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合作也在积极推动。其六,从长远看,中俄双方还可借助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加强同沿线国家的经济融合,促进本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抗击金融风险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俄罗斯人评说“一带一路”积极正面的议论:其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为全球经济,首先是亚欧大陆的经济谋划了一个光辉的前景。其二,“一带一路”战略是全方位的发展规划,勾勒出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发展蓝图,更代表亚洲乃至是世界的发展方向。其三,丝绸之路计划是从亚洲到欧洲的快速交通要道,其中俄罗斯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其四,中国的经济实力能够确保它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非正式领军者。

        负面或近乎负面的议论如:其一,途经哈萨克斯坦的欧亚运输线路的更新,其主要缺点在于运输者对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兴趣势必会下降。未来,随着欧亚运输线路发展的风生水起,将会对我们振兴西伯利亚以及远东的计划产生消极影响。其二,随着中国新一轮海外投资热潮的兴起,中亚国家参与上合组织的积极性将有所下降。其三,即便是在现今国家经济形势因乌克兰危机以及与西方冲突而恶化的背景下,俄罗斯在与中方围绕经济问题展开对话时也不能以弱者自居。俄罗斯在经济上逊色于中国,但在国际舞台上仍是地位相当的大国。

《美国舆论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五味杂陈》

徐长银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美国媒体的报道来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他们来说可谓五味杂陈。

        美国媒体和学者们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进行了以下推测和评判:

        一、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会改变欧亚地缘政治格局,对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形成挑战。

        二、破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封锁,建立西部资源的运输大通道。

        三、密切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与文化关系,应对西部分裂势力的挑战以实现地区安全。

        四、美国的强权外交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形成鲜明对照,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遭受削弱。

        五、中美博弈和摩擦不可避免,合作共赢才是出路。

上一篇:2015年第11期文章概要
下一篇:2016年第1期文章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