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观察》
2015年第3期文章概要
发布时间:2015-04-10

《对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几点思考》

杨正位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本刊特约研究员)

        世贸组织的多边和诸边谈判,中美中欧投资协定,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都是当前我国顺应世界大势、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提高国际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大势的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国际大变革大调整,国际关系民主化,文明交流互鉴等,都是世界大势的不同侧面。这些大势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我们应密切跟踪最新动态,在世界大势面前用“放大镜”寻找机遇,用“显微镜”发现风险,用“望远镜”谋划未来,把机遇用活、用足,把风险降到最低、最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战略主动。

        规则之争是发展权之争,是制度和领导力之争,是一种高端竞争。自贸区等各类谈判中的新规则,从“边境上措施”深入到“边境后措施”,涉及到国内体制和规则主导权之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前行,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规则制定既讲谈判技巧,更靠实力说话。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全球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开放与改革是我国发展的两大动力,是现代化建设的两根支柱,一粗一细不行,一高一低也不行,需要同等坚实,共同支撑。对外开放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与利益同在。开放中要始终坚持两点论,兴利除弊,化危为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意义的国际关系学分析》

张彤

(本刊嘉宾研究员)

        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友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同志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对于促进我国和相关国家合作共赢、实现繁荣共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对于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繁荣、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外交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对于维护我国主权;以中国新型安全观塑造周边环境;提升国际形象,推进区域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视为中国长期以来海权与陆权之争出现战略变化的一种迹象。它说明中国将更加重视海洋,更加重视海权与海洋权益的维护。但是,与以往重视海洋权益的其他战略规划所不同是,习总书记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规划同步的。即“一路一带”的双轮模式下,“陆海权并重”的复合型发展战略才符合维护我国家权益的根本需要。

        周边国家在中国对外战略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是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基石。海上丝绸之路以“海上修路”为切入点,以“经济合作”为立足点,巩固并加深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力争将经济合作的成果“外溢”到安全领域,避开南海争端这一敏感话题,有利于合作精神的扩散,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发展成为我国发展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目标,使中国发展惠及周边国家,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塑造更为有利的周边环境。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战略,有助于中国塑造新的周边地缘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与地区影响力。

 

《我国P2P网贷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董裕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改革开放论坛理事)

        起源于欧美发达市场经济的P2P网络借贷,如今在中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迅猛势头,截至去年底,我国已经超越英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P2P网贷市场。尽管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善,投资人很难通过互联网对借款人进行风险判断,因而常常会面临本金损失的可能,但是,在经过几年的潜伏期之后,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愈加突出,另一方面居民投资理财的意愿更加强烈,再加上监管方面的包容性,这些因素共同促使P2P在近两年开始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我国P2P借贷行业呈现出以下方面的特点:1.市场潜力巨大,总体发展势头迅猛;2.问题平台风险暴露较多,市场发展有待规范治理;3.行业竞争日益加剧;4.基本商业模式趋于明晰。对于P2P行业进一步规范发展的前瞻:1.在新常态下引领小微金融加快创新发展;2.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3.尽快出台监管规则,加大对P2P诈骗跑路等乱象的打击力度;4.业务发展更加规范;5.P2P人才争夺升级;6.市场投资者队伍在不断扩大中趋向成熟。

        对于P2P行业后续发展政策的期待:一是采取负面清单为主的监管模式,把P2P行业的未来交由市场选择决定;二是作为P2P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期待央行逐步允许P2P接入征信系统;三是基于小微金融的普惠属性,应适当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P2P网贷平台坚持小额化、支持个人与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析与展望》

杨宜勇 黄燕东

(杨宜勇,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导;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首都经贸大学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黄燕东,浙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2014年中国政府面对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严峻形势,群策群议,始终把保障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在千方百计稳增长和致力于创造更加充分就业机会的同时,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中国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把稳增长、保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把服务业、小微企业作为引领转型发展、吸纳就业的重要引擎,通过创新宏观调控、推进简政放权等一系列举措,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从深化改革的角度看,随着简政放权、减少市场干预等一系列释放改革红利措施的出台,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个私经济、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2015年中国劳动力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形势基本与2014年持平,并且存在略微恶化的趋势。持平的理由: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各地会最求一个比较漂亮的结局;2015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贯彻落实,各项具体改革措施密集出台的一年,改革一定会带来新气象;三是尽管中国经济明年速度回略微下降,但是2015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会比2014年略高;四是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五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将有所增强。导致恶化的可能因素有:一是结构性调整回进一步加深,新的产业支撑尚待时日;二是工厂普遍使用自动生产线和机械手的现象逐步抬头,短期内制造业带动就业弱化;三是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探底;四是营商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五是创业活力依然不足。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不强,劳动保障权益受侵害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仍然较小,大量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还未落户。

 

《厘清有关国际秩序的认知》

丁原洪

(改革开放论坛高级咨询委员)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上两个根本性大问题,由此而形成“东西、南北”的国际格局。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和持续,既表明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也凸显国际格局正经历重大变动。最主要的变化是南北力量对比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包括新兴经济体)经济总量已于2012年赶上发达国家,而且保持着比发达国家快两倍的发展速度。过去南北力量悬殊局面已大大改观。这一变化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结果。它必然会反应在国际秩序问题上。

        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由美欧等经济发达国家所主导,各项“游戏规则”是由它们所制定,国际机构基本上也是为少数发达国家利益服务的。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远超发展中国家,占有绝对优势。但是,随着这一绝对优势的丧失,它们要想继续主导国际秩序越来越难以为继。发达国家极力维系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发展中国家随着实力的增强,致力于在国际事务中提高发言权,争取改变自己在国际上的不公正、不平等地位。两者之间的矛盾愈益尖锐,正成为国际形势演变中的主要矛盾。

        国际秩序是否公正合理,是否具有生命力,取决于它以什么原则为基础。邓小平曾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它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他还明确指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不能长久维持的”。推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的长治久安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为此做出努力。

 

《亚太经合组织和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一段少为人知的历史》

杨成绪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委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务委员)

        战后,各大洲区域性组织,从欧洲共同市场发展到欧盟,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则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非洲和拉丁美洲都发展了自己的区域性组织。唯独亚洲没有较大的区域性组织。战后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是亚洲,先是日本、东南亚国家,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一向居于世界的前茅。1980年,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成立,它是太平洋沿岸各国和地区组成的具有官、商、学代表的半官方性的民间组织。它经常就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贸易、促进投资举行研讨会,不时邀请各国和地区的官员以私人身份参加讨论,逐渐形成的一个平台,可以在官民之间相互沟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PECC建议成立亚太地区官方性质的合作组织(以下简称APEC)。可以说,APEC的成立和PECC有着密切的关系。1995年,APE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会上通过“茂物宣言”,确定亚太地区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最早于泰国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一些国家经济处境十分困难,失业剧增,甚至出现社会动乱。东亚国家深感需要加强东亚区域化进程,防止本地区政治动荡和社会危机,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在2014年APEC北京会议的前后,中国和朝鲜、中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就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在亚太更广泛的范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和签订国与国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亚太国家的共同愿望。这次APEC北京会议宣言,着重指出“将为在2020年实现茂物目标付出全部努力。”与此同时,北京会议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这是为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方向迈出的历史的一步。

 

《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影响和前景》

李长久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石油是一种特殊资源,多种因素导致其价格波动较快、较大,其中主要原因有:一、供求关系,通常情况下,与其他商品价格变动一样,导致油价跌宕起伏也由供求关系决定。二战后,世界经济持续20多年快速增长期,油价小幅度波动。从2011年到2013年,欧佩克油价分别为每桶107.36美元,109.49美元和106.00美元。这两个时期国际市场油价波动表明,如果供求关系不出现严重失衡和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油价不会出现暴涨或暴跌;二、投机炒作,从二战后到21世纪初的近60年间,共发生16次油价大起大落,其中15次是非供求关系引起的,主要是投资者投机炒作造成的;三、美元汇率波动,自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与黄金脱钩、实行浮动汇率以来,美元随着美国经济形势变化和政策需要而升值或贬值;四、政治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力增大,美国之前就曾运用“石油武器”沉重打击过苏联,美欧策动乌克兰融入西方、从而将北约扩东到俄罗斯门口。但是,对俄罗斯在2014年3月底趁机“收回”控制黑海的战略要地克里米亚极为不满,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俄制裁力度。

        这次油价下跌不至于像前三次“石油冲击(危机)”的影响那么大。油价下跌有助于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油价下跌将使石油进口国减少支出,从而增加投资、振兴经济;石油输出国受到不同程度损失。油价再次大幅度下跌与美国掀起一场新的能源争夺战的重要启示是:石油仍是大国争夺的主要能源;油价下跌不会从根本上冲击可再生能源开发。

 

《美国经济低速增长》

周世俭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美国经济在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衰退”后经历了长达5年的缓慢复苏,目前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奥巴马是在经济大衰退中走进了白宫,为了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引发的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大衰退”,上任后头两年推行了三批刺激经济计划,两次大规模减税,刺激生产和消费。美国凭借着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肆无忌惮地滥印美钞和国债,这是在大大透支美元的国际信用,也是在向全世界转嫁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出现了五大亮点:其一,金融市场十分活跃,三大股指强力回升,2013年-2014年更是牛气冲天;其二,房地产价格强力回升;其三,消费贷款持续上升,拉动国民消费;其四,制造业回稳,页岩气革命助推再工业化;其五,对华尔街“秋后算账”,严防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同样存在着两大难点:一是失业率缓慢下降;二是沉重的债务负担拖累了经济增长。

        在过去的五年中,美国经济成功地避免了二次衰退,一直处在复苏之中,相对于经历了二次衰退的欧洲和日本,美国经济在西方经济之中堪称为佼佼者。相对于经济缓慢复苏的欧洲和日本来讲,美国经济堪称西方经济中唯一的亮点。

 

《在暧昧中前行的安倍3.0政权》

韩宁

(本期嘉宾撰稿人)

        暧昧一词在日语中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不明确的意思,讲究暧昧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之一。而在2014年底正式起航的安倍3.0政权,却不得不在这种暧昧中前行。从2014年日本大选大选的实际情况可以清楚看出:本次大选投票率创下新低;是别无可选的无奈之选;日本共产党的进步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这些都说明安倍率领的自民党在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民众基础并不牢固和稳定,日本民众对安倍的是暧昧的信任。

        1999年受时任首相小渊惠三之约,公明党与自民党开始结盟,期间与自民党共同经历了2009年后的三年低谷,两党不离不弃,至今已满15年。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也不是铁板一块,两者的合作只能称得上是“求同存异”的结果。实际上,两者的合作更有着“同而不和”,公明党与自民党在宗旨上有原则性的不同,在集体自卫权和修宪问题,甚至在参拜问题上两党分歧明显。

        美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对日本政治、经济的影响巨大,历来都是得美国者才能得日本天下,美国政治、经济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日本政治的走向。在当前美国的立足全球霸权的“再平衡”战略中,既要考虑中美关系的需要,又要考虑韩国、东盟国家的历史情结,更要担心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日本民族主义情绪膨胀,对日政策不能不在摇摆中保持平衡,这就使美国对日政策暗示多于要求,诱导多于干涉。

        对安倍3.0政权来说,如何妥善处理对华关系也是一道必解的难题,其既有期望中日经济关系重回互惠轨道的迫切需求,也有在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上难以回避的难题。。照现在的形势发展下去,2015年日本很可能将遭受三场“风暴”的猛烈冲击。第一场风暴是“历史包围圈”。第二场是“领土问题”。第三场则是“中俄军事合作”。表面看这三场风暴都与中国有关,显然日本对华政策是处于中国的压力之下,但本质上,日本的对华政策的压力还在于其自身。

 

《国际经贸规则续构热潮初探》

薛荣久 杨凤鸣

(薛荣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杨凤鸣,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

        国际经贸规则是指国家之间经贸行为应遵守的共同确认的规章制度。它是国际经贸发展的产物,对国际经贸关系具有促进和调整的作用。。通常,规则滞后于基础的发展,如不及时续构,将抑制国际经贸的正常发展,因此要对已有规则通过不断续构,以完善和扩展。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经济全球化发展与阻力并存,国际分工细密与碎片并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此消彼长,跨国公司与新兴企业竞争激烈,地缘政治和民族诉求抬头,非政府组织涌现并不断加强,全球非可持续发展危及地球生态环境,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加重上述态势。为摆脱上述困境,扭转已有经贸规则的滞后,续构国际经贸规则形成热潮,呈现出国际经贸规则续构方向多样化和国际经贸规则续构角色多元化的态势在国际经贸规则续构中,WTO居于主体,但进展缓慢,区域贸易协定成为重要“试验田”,美国和欧盟仍为重要的制衡角色,新兴经济体作用日益加大,而非国家行为体要加大作为。

        国际经贸规则续构的前景是:国际经贸新规则成型尚需时日,多边与区域贸易协定并行交汇,随着国际经贸发展,国际经贸新规则必将成型。世界各国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进一步融合;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地区经贸集团内部经贸扩大;国家主权的更多让与和获得;国家经贸逐步让位于集团经贸;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中集团谈判地位上升;国际经贸运行中正传递作用加大,副传递效应也在加强;全球性国际经贸合作机会加多,争端问题加重;主动参与和接受新规则的国家和经贸组织机遇拓宽,而消极参和被动接受新规则的国家和经贸组织的机遇萎缩,挑战加重。

上一篇:2015年第2期文章概要
下一篇:2011年第6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