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观察》
2023年第9-10期文章概要
发布时间:2023-11-01

《精准拆弹 定向排爆 有效阻断不同类型风险交集扩散》

源 泽

(本刊特约撰稿人)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多次远距离投送军力,从战火纷飞的中东和非洲等地紧急撤离我国公民,凸显综合国力底气与以民为本道义。从近中期国际形势看,我国海外利益面临风险不会自行减少弱化乃至消失。相反,或将直面更多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正因此,加强海外利益安全保护及不懈推进体系建设乃大事要务。作为国家外交与安全事务之延伸,以及统筹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抓手,外交斡旋、领事保护、信息研判、警务合作、情报交流及军力调动乃国之大者非常之举,亦即对国家安全时空领域拓宽及国家安全总体增容之具体应对。这项工作关涉国家主权与他国主权,关涉国民安全与资本安全;关涉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关涉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有鉴于此,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的精辟论述,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高度,主动提升对环球同此凉热、人类命运与共的认识,将保障本国公民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安民维权之战,等同于与他国同舟共济、利益共享、确保共同安全之战。换言之,即是在维护本国海外利益安全的同时,通过合作安全,促进国际安全,实现共同安全。

        国家利益疆界随大国战略博弈烈度及地缘格局变化幅度而伸缩;亦随国际投资流向及国际恐情动向而耸动。从近中期发展看,中国海外利益将继续拓展延伸。一方面,中国将会因推进对外开放,加大资本往来或文旅交流,实现互惠共赢而广结善缘。另一方面,也会因利益疆界延伸,触碰他国奶酪而引发贸易投资摩擦而产生孽缘。要言之,“世界上不会没有风波”(毛主席语录),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或是中国海外利益安全的“高风险期”。究其原因:一是俄乌军事冲突的僵持破坏效应外溢,致欧亚大陆与印太格局生变。二是以军突入加沙恶战,多国先后卷入,导致“后哈马斯时代”的中东安全格局重塑。三是北约全球化及日本北约化,加快全球地缘格局重组,将世界推入动荡时代。换个角度讲,高风险与对手对象的国情、政情、战情、商情、恐情、舆情、社情、教情与盗情密切相关。这“十情”是海外利益安全保护之纲,惟精准研判风险性质:恐情战情抑或商情政情?社情舆情抑或盗情教情?才能做到精准拆弹与定向排爆,才能有效阻断不同类型风险之交集和扩散。

        有鉴于此,必须起大早、赶早集、早部署,打造一套由事前(未雨绸缪)、事中(水来土囤)、事后(亡羊补牢)构成的危机管理系统。细言之,对投资对象及我公民集聚国家,应在信息研搜基础上,参照权威机构评估标准,提出风险量化指标。当企业、公民在境外突遭不测时,能及时找到“挂号”窗口与“报警”电话,并能开出救急“药方”。为此,除了紧紧依靠政府的情况研判、外交斡旋、军力撤侨、警力调动、媒体管控及民政安置外,还需发挥民间安保公司的“桥梁”或“媒介”作用;并引入“安全冗余”概念——基于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加大应急物资和应对方案的多重备份。总之,锻造我国海外利益安全保护之“金钟罩”或“铁布衫”,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目标之需要,亦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公平正义与以民为本本质之需要。只有集中精力,实干笃行,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才能办成。

《浅析东北亚安全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

葛建华  马子涵

(葛建华 天津社会科学院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北亚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马子涵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目前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顺势开启实现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面临安全压力、前进阻力和发展风险前所未见。为此,我们要把握好中国在东北亚地缘战略优势,以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为目标,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政治外交局势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安全局势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东北亚地区各国战略定位和战略方向不同,安全利益和安全诉求有别,国与国之间历史认知、治国方式、发展水平等差异较大,加之域外大国介入本地区事务由来已久,涉足很深,因此,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制约本地区合作发展的重要障碍。东北亚一体化与之相比较难度更大。安全问题不但包括结构性安全问题,也涵盖进程性安全问题,更延伸至功能性安全问题和普遍性安全问题。在人类安全共同体的大命题下探讨东北亚的安全与发展,既有助于消解安全问题的泛化,也有助于缓解相关国家安全压力,更有助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为此,需要一是塑造维护地区安全与发展的政治意愿,遇到突发事件,通过应急外交处理,防止事态升级;推动更多问题和目标导向的功能性合作,以化解矛盾冲突,增信释疑。同时坚定不移地支持多边经贸机制,积极参与推动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东北亚共有认知共同体的构建,将“历史共有”和“当代共有”紧密联系起来,将对话、协商、尊重和合作作为一种新型东方合作共生文明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地区向好的方向发展,让“共建东北亚”形成共识。

浅析中国镓锗出口管制的安全逻辑

周 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2023年8月1日起,中国对镓、锗及其化合物实施出口管制。作为贸易大国,中国承担大国责任,不断完善出口管制制度,为全球安全做出积极贡献。镓和锗虽发现较早,全球产量却规模不大,而国际产业分工和市场发展推动了金属镓锗贸易发生持续演变,全球镓锗相关资源禀赋与贸易关系对安全带来直接影响。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除了直接降低美国利用镓锗产品制造武器的威胁外,还有助于维持镓锗供应链的稳定,增强中国在相关产品全球供应链的主导地位,为中国企业在相关产业争取竞争机会,保障产业安全。为实现对镓锗管制的目的、增强相关供应链的韧性,同时履行国际承诺,中国应积极采取多元协同推进和保障措施。

有力应对G7与中国从脱钩去风险”》

李长久

(本刊特约撰稿人)

        七国集团(G7)2023年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召开峰会。会议继续拱火加剧俄乌冲突和继续制裁俄罗斯,旨在削弱俄罗斯综合国力。G7在美国的主导下操弄涉华议题,抹黑攻击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G7与中国从“脱钩”到所谓“去风险”损人不利己。美方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遏制打压他国,制造和挑动阵营对抗,严重危害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G7违逆大势,不得人心,不仅遭到中国和俄罗斯的坚决反对,而且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法国作家莱娅·贝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美国企图将G7变为一个国家发号施令的“G1”,这是一个战略错误,我们必须在“包含所有国家”多边主义中向前发展。据英国《金融时报》透露,在广岛峰会前美国提议G7成员全面禁止对俄罗斯出口,欧盟和日本认为此举“根本行不通”而拒绝。全球公民组织高级主管弗里德丽克·罗德尔指出,G7发表的联合声明显示,G7“偏离了轨道”,“没有提供真正需要的东西——行动”。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说,美国试图故技重施,照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套路,打算像破坏欧洲地区安全形势那样,在亚太地区挑起冲突、制造混乱。赫尔米认为,G7已成为一个被美国操纵的“政治化团体”,做出的决定完全“政治化”,是以牺牲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为美国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拥有繁荣发展的经济是所有国家的合法权利,像G7这样阻止其他国家发展的政治集团理应被历史淘汰,由某一国或一小群国家决定世界未来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

开放:外贸外资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秀丽   张安宇

(关秀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安宇 南开大学商学院)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经济实现持续30多年的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全球化的助推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各国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诉求更加紧迫。主动担当作为,倡导“天下一家”理念,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我国外贸外资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仍在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以新古典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政策主导,以提升效率为核心,推动了商品自由贸易和资本自由扩张,人口、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得以更好投入高效率地区,杠杆作用明显。入世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获得长足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深化的发动机。经过40多年的积累,国际循环使我国成功嵌入了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成为世界前三强之一。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坚实支撑。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践了社会主义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二、我国外贸外资面临不确定的全球格局和全球治理

        受短期性、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外贸外资正面临不确定的贸易格局和产业链重构趋势,正确识别变与不变及其演进背景,有利于我们清醒直面总量下行压力加大、外需萎缩、非合作因素上升,以及传统外贸外资面临的挑战,精准挖掘出结构性提质新机遇。采取短期谋策长期谋略相结合。

        三、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共创开放合作新未来

        新征程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让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共享的大市场。无论从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是推动双循环的相互促进,都需要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内外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微观层面体现为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进行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在宏观层面体现为以产业为载体联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际两种生产要素资源。只有通过国内外产业深度融合,中国才可能依托超大规模优势来吸引全球要素资源,在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和产业竞争新优势,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产业体系竞争力和实现经济安全。

关于推动我国安保力量走出去的思考和建议

李 然

(本刊特约撰稿人)

        海外利益保护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各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在中美战略博弈全面升级和美西方对我“脱钩”“断链”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海外利益保护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大力推动我国国内安保力量走出去,成为新时代加强和深化我海外利益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要切实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构建海外安全保障理论体系,特别是海外安全风险预警防范理论体系,系统开展“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研究,为“一带一路”倡议安全平稳落地实施提供完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在实务操作方面,要着眼“混合战争”前沿进展进行战略部署,着力构建海外大安保体系;要着眼发展中国家需求,打造安全共同体;要着眼现实威胁,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领域建设。

        当前我国海外安保工作面临的现实困难与挑战:第一,海外安保立法存在空白,影响业务开展。第二,海外安保行业服务范围较窄,人员专业技能存在短板。第三,海外安保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建设几乎一片空白。第四,海外安保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第五,中资海外安保企业发展经营举步维艰。第六,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安全意识淡薄,主体责任不实,安全隐患巨大。第七,国际安保话语权建设任重道远。

        关于加强加快我国海外安保力量建设的对策建议:第一,决策部门应树立将安保公司作为国际安全治理重要工具的意识。第二,对接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安保全球治理。第三,加快完善行业立法。第四,实施市场化监管。第五,加大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第六,培育国际化大型安保公司。第七,推动外交和商务部门建立切实有效的走出去企业报备制度。第八,政府部门可考虑在海外安全风险评估方面和智库及民营安保公司开展合作,以第三方形式发布安全预警信息。第九,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安保合作之路。

        未来构建海外大安保格局的主要着力点:第一,要着眼“混合战争”进行战略部署,构建海外大安保体系。中国需要在大安保理念下,建设海外安全工具箱,增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在重点区域围绕防范恐袭开展工作的同时,要在更大范围上警惕西方大国利用恐怖主义袭击做文章,洗白恐袭行为,引导所在国民意走向,制造舆论压力,助推下一波涉华恐袭的可能。第二,要着眼发展中国家需求,打造安全共同体。中国应构建与自己身份(发展中国家)一致、与自己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致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注重借助东道国的保护,积极同东道国开展安全合作。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探讨中方安保力量创造性介入的可能空间和领域。这种介入旨在与所在国公私安保力量形成共生性安全网络,打造安保公共产品,形成安全共同体。第三,系统开展“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研究。目前,我国安全理论界亟需以“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为导向,全面深入研究其面临的国际、地区和国别威胁与风险,为“一带一路”倡议安全、平稳、有效推进提供完善的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

《“印太战略框架下拜登政府对东南亚的诱拉及面临的挑战

杜 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东南亚是美国“印太战略”与中国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推进的核心地区,也是中美战略竞争的前沿地带。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加大对东盟的投入和拉拢,以“软”“硬”两手强化对东南亚地区的攻势,企图离间分化中国与东盟关系,使东南亚国家支持配合美遏华战略。拜登政府对东南亚的投入一定程度上修补并提升了前任特朗普政府时期受损的双边关系。美国拜登政府从政治、经济、安全和人文等领域全面发力,诱拉东南亚国家,在巩固同盟关系、升级与东盟关系、深化拓展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广度与深度、修复美国信誉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美国推动在东南亚战略布局,塑造在中国周边遏华网络,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和在该地区的利益构成威胁。一是美国持续挑拨东盟与中国合作关系,在地区凝聚反华共识,增加了中国周边外交的阻力,损害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信。二是美国拉拢东南亚国家推动对华技术封锁和区域产供链“去中国化”,可能冲击“一带一路”合作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实施。三是美国“印太战略”加剧区域机制竞争,逐步架空原有区域合作格局,削弱东盟中心地位,并导致亚太地区制度碎片化更为严重。四是美国以南海问题为抓手强化在东南亚军事部署,加大对中国军力威慑,并搅乱本地区和平局面。在美国撑腰打气下,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态度明显趋强,中菲海上摩擦频率大增,南海局势重新升温,中国与东盟合作管控南海局势面临更多阻碍。

        但面对美国的拉拢以及大国博弈的加剧,东盟明确拒绝选边站队,反对美国打压遏制中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对美国承诺与行动的不一致也有不满。拜登政府对东南亚的拉拢虽使中国运筹该地区难度有所加大,但难以撼动中国与东盟关系大局。中国应继续致力于深化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凝聚合作共识,拉紧利益纽带,尽可能消解拜登政府东南亚政策对中国不利的一面。总体上看,美国东南亚政策自身的缺陷、美国东南亚政策自身的缺陷以及中国与东盟积极向好的关系发展都决定了美国诱拉东盟联手遏华的战略目标不会实现。从中方来说,要继续深耕东南亚,坚定支持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地位,加强与东盟在地区与国际事务上的战略协调,有效管控处理南海问题,提升双方政治与安全互信;更加主动引领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格局,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谈判,精细化推进与东南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帮助东南亚国家解决民生问题;夯实与东盟人文交流,下大力气促进民心相通,加强人员往来便利化,扩大旅游、文化、地方交流,不断促进民心相通,改善东南亚国家涉华民意基础。

东盟去美元化:态势、动因及影响

骆永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

        2023年5月,第42届东盟峰会在印尼举办。与会各国领导人探讨了包括东盟一体化在内的诸多议题,其中“去美元化”问题成为热点议题之一。东盟峰会积极推动“去美元化”是顺应全球“去美元化”的大潮,同时也出于自身战略需求考虑,对东盟与大国关系及地区秩序产生深远影响。东盟大力推动“去美元化”战略主要是受到内外因素驱动,是东盟应对大国博弈和保障战略自主的体现。首先,东盟对美元一直心有余悸。其次,美元的国际信誉下降。再次,东南亚为谋求战略自主。

        东盟虽然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去美元化”的目标,但东盟积极推进“去美元化”对美国及地区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短期看,美国可能对东盟的“去美元化”举措加以反制。“去美元化”进程难以一蹴而就。长期看,美国难阻东盟金融一体化进程,东盟或着力构建新的地区金融安排机制。未来,随着全球“去美元化”浪潮的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本币清算合作协议如何发展值得关注。尽管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小,东盟整合既有的地区金融合作机制,推动构建以本币交易为中心的地区金融机制安排是大势所趋。对本地区国家而言,新的机制出现也就意味着新的合作机遇开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可能因此拉开新的序幕。

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十年共建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杨悦  李正阳

(杨悦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李正阳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国家安全学院)讲师)

        东南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区,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方向,六大经济走廊中也有两条覆盖东南亚国家。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高层引领推动、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实施、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作用,取得了丰硕的共建成果。东南亚地区的“五通指数”一直在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名列前茅,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日益紧密、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显著、经贸关系跨越式发展、新领域合作快速推进、人文交往渠道持续拓宽,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合作典范。

        同时,“一带一路”的实施也面临现实问题和挑战。当前,“一带一路”处在发展的关键节点,既有建设成果如何可持续发展、暴露出的问题如何得到妥善应对、域内外挑战如何得到全面研判等,都直接关乎“一带一路”建设能否高质量发展与行稳致远。“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协调与世界关系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关乎中国自身发展及其外部环境的塑造,也对区域及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尽管“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国家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东南亚国家始终没有完全背离对“一带一路”的支持,从根本上讲,这是“一带一路”与各国和地区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以及东南亚国家精英维护以“发展”为基础的政权合法性驱动的必然结果。

        未来,双方可从深化既有共建成果、将各领域倡议落到实处、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等三个方向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如下:第一,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联动融通、协同增效。第二,聚焦重点国家、重点领域,打造更多高质量共建样板。第三,将《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落到实处,建设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上一篇:2023年第7-8期文章概要
下一篇:2023年第11-12期文章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