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观察》
2023年第5-6期文章概要
发布时间:2023-06-30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 加强创新理论武装坚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王家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是我国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4月开始,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要全面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在全党深入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中俄远东地区开发合作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李 然

本刊特约撰稿人

        2023 年 3 月 21 日,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 2030 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为全面推进新时代中俄双边务实合作注入了新动力。其中,中俄领导人关于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特别提到,“深挖两国地方合作和边境地区合作潜力,提高实效,发展中俄‘东北—远东’地区互利合作”。另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俄双方还达成了由80个重要项目组成的大型双边投资协定,内容涉及基础设施、能源、粮食、工业制造及供应链安全等问题,总金额达到创纪录的 1650 亿美元。普京在同习近平会晤时明确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发展远东经济的“唯一伙伴”。俄远东地区开发一直是中俄之间非常敏感而又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普京上述表态事实上表明,俄罗斯终于向中国敞开怀抱,在俄中远东开发问题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目前,中俄双方在远东地区开发合作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贸合作呈现积极势头、农业合作取得显著成就。但在肯定中俄远东地区开发合作所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双方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反映出两国在战略互信、政策对接、营商环境塑造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双方以理性务实的姿态共同加以解决。在未来的中俄远东开发合作中,我应与俄方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加大政策落地工作力度,做到以我为主、双方兼顾,以中俄关系的“新规划格局”保障和促进中俄地方合作的“新发展格局”。

推出印太新计划日本谋算几何

王 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所副所长

        2023年3月20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印度智库“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演讲,较详尽地阐述了日本“印太战略新行动计划”。岸田访印前,日本主流媒体便宣传“印太新计划”是此行亮点;“计划”发布后,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日本“新计划”新在何处?岸田在演讲中首次宣示日将要加强与更多国家对接“印太战略”,包括韩国、加拿大、欧洲,以及中东、南美洲国家;其还多次强调“全球南方”和“我们的印太”概念,似蓄势将全球各个地区的国家纳入日本“印太”合作框架。岸田此次还强调:日本将关心脆弱国家利益、不制造阵营化、不制造价值观对立;未来的努力重点是“以对话来制定规则”,构建“平等伙伴关系”和密切“人与人的交流”。岸田还提出要尊重各国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世界不应由单极、两极或几个主要大国主导;呼吁避免陷入地缘竞争陷阱,实现“在法治下多国共存共荣的世界”。此外,岸田提出新的四大支柱:和平与繁荣;应对全球性问题;实现多平台、多层次连通;海空安全保障。

        日本“新计划”意欲何为?蠢蠢欲动,梦想成为美国霸权下的“政治大国”;新瓶旧酒,难掩地缘对抗恶意;满嘴道义,实则惧怕地缘经济影响力衰退。日本似下定决心,以美日印澳合作为基石、大力拉拢“印太”发展中国家共同推进“印太战略”,在更广泛的“全球南方”对接“印太战略”。日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做“经济大国”,海空安全合作和对外援助的协同运用将是下一步施力重点。鉴于日本有一定地区影响力和经济外交经验,如果其不断激化安全博弈和地缘对抗,大变局恐会乱上加乱。当然,闻其言更要观其行,日方能为“新计划”投入多少、将如何投入值得跟踪。

新时代中非一带一路合作:机遇与挑战

贺文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拥有丰富资源和巨大市场潜力以及强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非洲大陆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并抓住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以期实现其经济从前工业化社会到全面工业化的跨越性发展。近十年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在政策联通、设施联通、贸易通、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了中非合作不断走向全方位、宽领域和纵深度,近年来中非合作内容还从聚焦“五通”延展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以及健康卫生、和平安全等更多惠民、利民的新领域。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益面临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美西方加大对非洲的拉拢及争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也面临大国竞争的舆情挑战,需要我们在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推动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加强中非媒体合作和民间交流以及中非国际合作等方面继续发挥“一带一路”推动中非合作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

拜登对非政策及中美非三方合作前景

马汉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大国竞争成为助推大变局的“增速器”。拥有 54 个国家、13 亿人口、占联合国会员总数四分之一的非洲成为大国竞技的重要博弈场。为赢得战略主动、塑造竞争优势,拜登政府加大对非政策调整。拜登政府对非政策调整既着眼于提升美非关系内生动力,又聚焦与中国的全面竞争,中美在非洲竞争性显著增加。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多重条件,中美非在非洲三方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全文回溯了冷战后美国对非政策的基本逻辑及拜登对非政策的具体内容。拜登对非政策调整的重要动因是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的锚定。在美国全面与华竞争的背景下,美国在关键矿产等诸多领域加大布局,全面推回中国在非洲影响力。尽管如此,文章指出,中美非三方合作依然存在可能。这种可能性有理论和实践支撑。中美在非洲是否存在合作的可能或可能性的大小,只有在中美博弈的战略全局中才能看清楚。对于中国而言,推动与美合作,既是策略又是战略,中美陷入新冷战,对于当前综合国力不如美国的中国来说,并不是最优选择。以斗争求两国在非洲的合作,一定程度可以为双边关系设置安全阀。对于美国而言,尽量最大限度地避免与中国合作,是其当前的战略。但国家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短期看,美国无力与中国开展全面竞争的事实表明,在对美战略利益不太重要的非洲,中美的合作具有很大可能性。长期看,中美博弈中两国国家命运的最终走向将决定中美在非洲合作的可能。

日本对非洲印度洋沿岸港口开发战略研究

王竞超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国别(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非洲国家港口存在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薄弱、集疏运系统落后等问题,对地区对外贸易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在此背景下,日本面向非洲印度洋沿岸三大港口——蒙巴萨港、纳卡拉港、图阿马西纳港进行了重点开发,体现了囊括政府、政府背景机构、企业等各类主体,官民并举、共同参与的开发特征。日本对非洲印度洋沿岸港口的开发在追逐经济收益之外,体现了明显的外溢性,试图将其作为构筑完整的印太港口开发链条,实现印太战略经济层面目标的重要抓手。当前,在非洲印度洋沿岸港口开发方面,尽管日本受在非经济影响力下降、开发广度与深度有限、日企国际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制约,但非洲港口开发市场的巨大需求、日本与非洲东道国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仍为日本政府及企业长期参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欧盟全球门户战略在非洲的推进

潘 多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王明进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2年2月,第六届欧盟-非盟峰会期间,欧盟对外行动署公布《欧盟-非洲:全球门户投资计划》系列文件,推动欧盟2021年底提出的“全球门户”战略在非洲的实施。欧盟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一带一路”倡议、强化欧非合作、修复欧非关系以及促进自身利益和价值传播。但是,由于欧非关系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欧盟“全球门户”战略在非洲的推进带有浓重的地缘政治和价值观色彩,投资计划脱离非洲实际,所需资金也不确定,影响了非洲国家对该投资计划的接受度。面对非洲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和发展需求,只有摒弃将非洲当作大国竞技场的旧思维,在不干涉内政、互利共赢基础上切实推进对非投资与经贸合作,非洲国家才能真正得到实惠从而予以欢迎。

美国经济制裁背景下的中国阻断法体系建构

叶 研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兼职教授

        近年来,美国频繁滥用域外管辖权,通过单边经济制裁推行对外政策,阻碍了世界各国正常的经济交往,各国纷纷颁布阻断法来维护本国的合法权益。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美国的经济制裁会在四种情况下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经济、政治和外交带来重大不利影响。情况一是美国对第三国的经济制裁作用于中国,情况二、三和四是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分别作用于第三国、美国自身和中国实体。在中国阻断法体系的建构中,应当优先阻断情况三和情况四,原则阻断情况一,适度阻断情况二。在中国阻断法的执法和司法中应当重点阻断情况三,灵活阻断情况一和情况四,谨慎阻断情况二,从而为应对和反制美国经济制裁提供法律工具和话语权武器。阻断法是一把“双刃剑”,会使私人主体和公权力机关处于“两难困境”,但这种“两难困境”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应对美国经济制裁需要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代价”。目前,中国通过颁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和《反外国制裁法》,初步构建了应对和反制美国经济制裁的阻断法体系,这是中国应对和反制外国经济制裁实践的巨大进步,但该阻断法体系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中国在阻断法的立法和实施中应进退有度,在充分发挥阻断法工具价值的同时,兼顾阻断法的谦抑性,在维护国家宏观利益和个体微观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上一篇:2023年第3-4期文章概要
下一篇:2023年第7-8期文章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