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规则和秩序之美》
杨宜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
实践在不断发展,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我国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对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有必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各种形态的资本,在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就是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此,我们要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要加强源头治理和行业监管,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规制,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进而推动资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中美俄博弈:内生动力、安全关切与实力基础》
肖丁
(本刊特约撰稿人)
中美俄博弈与1970年代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思维逻辑和安全关切,其实力基础也发生巨大变化,远较1970年代复杂多变,也为世界多极化进程平添更多不确定因素。 一、中美俄博弈战略思维的逻辑起点不同 美国致力于维护全球霸权,中国期望在21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而俄罗斯追求内外安全以复兴世界大国地位,中俄都希望推进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秩序。 二、美与中俄的安全关切存在巨大反差,这决定了中美俄三边互动的复杂性 美国国家安全观基于地缘政治考量,将中俄作为必然对手加以防范。中、俄的国家安全观具有许多一致或近似看法,但因国情不同,中俄安全观念也各有侧重。中美俄博弈由于国家安全观差异,使其对相互关系存在不同诉求和复杂互动,客观上美与中俄在地缘战略态势上存在一对二格局,但又非传统意义上的地缘对抗,战略竞争与管控分歧始终是中美俄三边互动的重要特色。 三、中美俄博弈构成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形态,其实力基础将决定未来国际格局走向。 从中美俄国家发展宏观指标观察,三国的GDP指标存在巨大差距,俄经济规模明显小于中美,但其经济潜力存在被低估现象;中美俄自然禀赋优越,具有很强的发展基础和抗打击潜力,但中国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粮食安全问题较之美俄严峻;中美俄国际贸易规模差异很大,中美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货物贸易国,远超俄国际贸易规模,对稳定世界经济的需求和影响力巨大;中美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发展,政府对本国科技发展重点均有详尽布局,给予政策引导,基于国力投入的研发经费力度很大;中美俄军力位居世界前列,具备独立研发和制造优势。 四、结论与评估 中美俄的自然禀赋、经济实力是其成为世界级博弈力量的基础,多极化进程中的其他力量将围绕这个三角展开博弈,经济互补性使中美俄互动尚不致失控;中美俄作为世界级军事大国具有独立研发和制造常规先进武器与核武器能力,承受军事打击能力强于世界其他国家;美垄断世界金融市场难以对俄罗斯造成致命冲击;全球围绕高新科技竞争将更加激烈,不会止于美及盟友的“小院高墙”之内。
《为谁讲故事:美国两党种族叙事之争的表现、动因及影响》
李庆四 翟迈云
(李庆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翟迈云,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美国主导族群弱化,围绕“谁是美国人”的问题,美国正在呼唤一种新的国家故事。在社会经济不平等难以扭转,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两党愈发依赖于“身份政治”竞选策略,共和党讲述有利于白人的种族故事,民主党讲述有利于少数族裔的种族故事。两党种族叙事全面差异化、更趋极端化,以对美国历史叙事的争夺为核心,将种族议题与执法体系改革、选举权改革等多个议题广泛勾连。为应对2022年中期选举,共和党形成抨击民主党分裂性种族教育的叙事策略,民主党则一方面延续抨击白人至上主义的叙事策略,另一方面试图更多以堕胎议题、控枪议题,以及反特朗普情绪转移选民关注。失效的“美国梦”故事与弱化的“盎格鲁-萨克逊”故事将使两党围绕种族议题的叙事竞争长期延续。种族叙事之争撕裂美国社会认同,使美国更加“部落化”;激化族裔间仇恨犯罪,社会矛盾更为凸显;分裂选民群体,掩盖经济和阶级矛盾;分散用于外部事务的力量,对华战略偏重软制衡与内部制衡,美国模式吸引力下降,更难以白人文明拉拢组建“盎格鲁联盟”。
《试论未来大国竞争模式的演变趋势》
张一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大国竞争貌似向冷战乃至热战模式回归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大国竞争模式走向失灵的表现和原因,对未来较长周期内大国竞争的现实约束与演变趋势进行研判,并以中美竞争为例诠释了大国竞争模式的新旧交替。以热战、冷战、准自由市场竞争为代表的三种传统大国竞争模式正在由于各自的局限性而逐渐过时。在大国相互依赖远未彻底解体,大国意义追求指向外部认可,全球性危机频频爆发等现实条件约束下,大国将愈发倾向通过向全球提供物质财富和智慧贡献,对内获取更高层次的意义感,对外获得更多竞争优势。未来大国竞争的主题将是谁能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好的危机治理方案以及更具建设性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模式。中美竞争的焦点是新思想之争,独特的战略条件将使中国更加适应未来大国竞争的新趋势,进而更有可能以共赢的方式赢得竞争优势。
《美国和西方阻挡不住其世界霸权地位走向终结》
李长久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标志是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按综合国力比较,西方国家总体上仍于主导地位,但是西方世界的全球霸权地位正在走向终结。2019年8月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演讲中坦承:“我们正经历西方世界霸权的终结。从18世纪起,我们就适应了建立在西方霸权基础上的国际秩序。西方霸权在18世纪是经历启蒙运动的法国霸权,19世纪是经历工业革命的英国霸权和20世纪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拥有经济和政治统治地位的美国霸权。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一切都被西方所犯的错误和美国政府(不仅特朗普政府)近些年来的选择所颠覆。”
《百年变局下的东南亚》
骆永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的东南亚地区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势下,东南亚国家对中、美等主要大国的心态和政策发生微妙变化,中国与东盟关系面临复杂微妙形势。 一、东南亚面临的内外环境 从外部看,一方面,大国不断加大对东南亚拉拢,东南亚迎来难得发展机遇。除中美外,过去几年,东盟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关系也全面加强。另一方面,大国博弈加剧,东南亚国家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一是地区安全形势日益紧张。二是地区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三是地区秩序面临重构挑战。从内部看,缅甸政治变局负面效应持续发酵,地区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 二、东南亚的政策立场 面对动荡的国际和地区局势,东南亚国家理性务实应对,将加强自身团结,坚持独立自主,推动东盟一体化建设作为主要战略目标。第一,战略上谋求独立自主,竭力维护东盟中心地位。第二,经济上追求最大利益,坚持“合作但不选边”。第三,深化与美国安全合作,但反对冲突和战争,竭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三、变局中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 随着大国博弈加剧,东南亚逐渐成为地缘政治焦点。尽管美国竭力拉拢东南亚,但东南亚国家并未如美所愿,一边倒向美国,中国与东南亚关系面临新的形势。从机遇方面看,东盟希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加强合作确保地区繁荣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共识增多,双方正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迈进。从挑战方面看,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中国与东南亚关系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保守党领导人选举与英国的前途》
吴迪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
总体而言,英国政府会继续执行“全球不列颠”(Global Britain)战略,不安于只做一个欧洲区域性大国,而是通过经济、价值观、外交、军事、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力。由于少了约翰逊的约束,“价值观外交”将是特拉斯对外政策的重要抓手,她努力将自己塑造成“自由战士”,并以“人权”和“价值观”为借口干涉东欧、中东和“印太”地区。为此,特拉斯可能会继续期望与美国在立场上保持一致,以影响力,并积极利用现有双边以及多边协定,参与“印太”地缘博弈。英欧关系的走向会受到英国经济状况的影响,但目前而言,由于特拉斯的支持者大多是“脱欧派”,因此在短期内可能依然对欧盟采取强硬立场。 新一届政府可能缺乏改善中英政治关系的动力。自卡梅伦以后,保守党内对中国的兴趣减少,并且持负面看法的较为普遍。英国外交部、国防部与国际贸易部对华态度不一,但经济相关因素对对华态度的影响在下降。自称“亲华派”(Sinophile)的约翰逊也没有向“脱欧”议题上那样投入改善中英关系。虽然中英经贸关系稳步前进,但迫于英国部分反华组织的游说、党内舆论和来自美国的压力,英国政府在5G、核电站项目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排斥中国公司,并且暂停了中英经贸对话。多项研究报告都希望英国政府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避免以非黑即白的态度对待中国。英国希望维持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和人文交流,在经贸、文化、教育和环境领域加强合作,但在政治领域,特别是“人权”方面要对华强硬,英国会更加紧跟美国的步伐,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且频繁撩拨中国的政治红线。
《“九二共识”三十年曲折历程与无可替代的重大政治价值》
王建民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
今年是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两岸重要共识——“九二共识”30周年。“九二共识”是特殊时空背景下两岸两会达成的具有重要政治价值的共同认知,成为两岸对话协商、政党互动与两岸合作的重要政治基础,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反独促统”至关重要,而被称为“定海神针”,在现阶段甚至可预见的未来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目前两岸关系持续恶化与面临诸多挑战困境形势下,纪念“九二共识”30周年,坚持“九二共识”,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更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下一篇:2022年第9-10期文章概要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83号楼 邮编:100091 电话:86-10-62805760 传真:86-10-62805759 京ICP备05013890号-1
Copyright 1994-2025.China Reform Foru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83号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