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观察》
2022年第5-6期文章概要
发布时间:2022-06-30
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扎扎实实推进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
杨宜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

        最近,求是杂志发表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性和能动性。其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是扎扎实实推进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

        一、什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从2021年到2049年,中国促进共同富裕已经规划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一是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二是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三是到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

        二、什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已经实现,未来要进一步完善“先富带后富”的体制机制,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扩大富裕的“覆盖面”和“普遍性”。从理论上讲,切实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必须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从实践上看,实现共同富裕既要适当缩小现实中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又要把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三、如何扎实推进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

        新发展阶段更好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其次要充分发挥好分配的功能和作用。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再次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

阿联酋外交转型的举措、动因与影响探析
丁隆  李楠
(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李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阿拉伯之春”后,阿联酋外交显著转型,趋向使用军事手段,频繁介入地区冲突,外交风格由低调稳健转向激进活跃。阿联酋外交转型的动因是其对政治伊斯兰和伊朗威胁认知升高,以及阿联酋萌发成为地区领导力量的雄心。阿联酋新外交的手段是加入美国主导的反伊朗联盟,与以色列建交,在国内外打击政治伊斯兰,运用军事和援助等手段拓展地区影响力。阿联酋新外交政策的目标是维护王室统治和国内政治稳定,谋求成为中东地区领导力量。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威胁制衡理论分析阿联酋外交转型动因、影响与趋势,认为阿联酋外交转型对其自身、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和中阿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但囿于实力不济等因素,阿联酋外交转型遭受挫折,已开始向温和外交回调,这预示着阿联酋外交转型目标难以实现。

能源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气候外交
李庆四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政治中备受关注的议题,气候外交越来越成为各国外交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最大和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一而成为国际气候变化问题的焦点。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是能源问题,而能源安全关系到一国经济命脉。作为“世界工厂”而消耗了最多能源的中国,成为能源消费竞争关系的矛头所向,各国在全球能源转型大背景下进行的气候博弈即围绕碳排放权的竞争,实质是对发展权的竞争。那些已完成了历史性排放并进入后工业化的美西方国家,既想在不承担额外责任情况下维护既得利益、又想利用或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中国在充分把握发展规律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逐渐引领新能源革命,体现的是对新型能源发展的自信。本文探讨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中国未来在气候外交中如何应对以及面临的挑战。

聚力推进对外开放走实走深
关秀丽  张安宇
(关秀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安宇,南开大学商学院)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回望40多年发展历程,随着技术进步、专业化程度提高、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保障的建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获得了长期的经济增长和贸易收益。在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畅通大动脉和微循环,打通物流和产业上下游堵点,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同时深化制度型开放,高标准推动RCEP落地,增强与东盟和日韩合作,持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聚内外之科学、技术、产业链、供应链之合力,推动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内外循环在更高能级上黏性运转。

谈谈俄乌冲突的来龙去脉
俞邃
(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截至4月14日,自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已50天。战争态势由多面转入重点,和谈一度说是取得实质性进展,其实乌方听命于美国,出尔反尔,蓄意拖延,意在耗蚀俄方实力,以增强乌方谈判筹码,进而陷俄于更大困境。战事仍在蔓延,美国西方对俄围剿层层加码,存在不少变数。

        普京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既是惩罚乌克兰,也是针对北约,更是挑战美国全球霸主地位,冲击美国维系的国际秩序。俄乌冲突“牵一发而动全身”,西方七国集团直面面对,金砖国家深度介入,广大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不直接或间接表态。这是一场军事战、经济战、科技战、舆论战、制裁战、信息战相交织的史无前例的综合性战争。正如有人所说,战场虽在乌克兰,但战线在全世界。由此可见,世界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竭力维系霸主地位的美国及其尾随者英国和日本等传统发达大国为一方,以中国和俄罗斯等结伴起主导作用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另一方,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大框架内,将开启一场运用现代综合性手段彼此分化瓦解却又难脱竞合规律的持久博弈。这也从一个重要侧面,印证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论断。

巴基斯坦遭遇多重挑战及影响分析
王世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2年以来,巴基斯坦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同步加剧。原总理伊姆兰·汗遭罢免,新政府上台后朝野之争并未平息,朝野对立至少将持续到2023年大选;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恶化,不排除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和债务违约风险;受阿富汗变局等因素影响,巴基斯坦安全形势再度恶化,恐怖袭击频率和规模持续攀升。上述多重挑战导致夏巴兹·谢里夫领衔的联合政府面临诸多压力,亟需出台有力措施予以应对。需要指出,上述挑战同样影响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在内的中巴合作,增加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尽管如此,中巴关系被誉为“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的“金不换的友谊”,根植于历史传统和共同利益的中巴合作将继续深入推进。

警惕日本在大变局中赌国运
王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

        日本每每喜欢在变革期赌国运,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与发动珍珠港事件莫不如此。当前日本再次蠢蠢欲动,不断进行不符合区域和平稳定、合作共赢之大势的错误尝试,这是其十年来小步快跑战术调整的累积爆发,可能成为日本国家战略选择由量变走向质变的关键节点。这一次日本似又走上了不归路。

        在大变局中,“共襄盛举”应是日本与邻国的相处之道。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多做造福区域和本国发展的事是日本应肩负起的责任。岸田应掌稳国家战略之舵,守住宏池会之初心,因为逆潮而动,日本这艘小船经不起大风大浪,恐怕只会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从大历史视角看朱立伦“亲美反共”言论与中国国民党转型变化——兼论朱立伦的领导力
王建民
(闽南师大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

        2022年6月初,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访美,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强烈“亲美反共”与歪曲“九二共识”等相关言论,引起海峡两岸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朱立伦第二次当选党主席之初,其有关两岸问题的表态与对习近平总书记贺电的回函内容,均给外界朱立伦有重新回到国民党正确发展路线之印象,也让外界对他带领国民党重新振兴抱有期待。但随后中国台湾地区地方选举的提名粗暴与访美时的出格言论,再联系到他第一任党主席时的所作所为,不仅再次证明朱立伦是一个缺乏政治智慧与领导力的国民党领导人,而且也坐实了朱是典型的“亲美反共”政客,扬弃了国民党最有效的“两岸稳定牌”,要做美国遏华马前卒,企图“亲美制中保台”。这让朱立伦的政治人格破产,让国民党处境更为艰难。作为党主席的朱立伦相关言论是否代表国民党立场?两者之间有何种关系?是否代表了国民党未来发展转型趋势?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透视绿色新政:欧洲法制环境发展与市场新结构分析
张屹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助理研究员 博士后)

        欧洲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是欧盟统一财政政策的重要基础,内部经贸关系以及这种经贸关系对中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特别是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哥本哈根入盟条件一直影响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转轨。欧盟法制环境建设为欧盟成员国以及未入盟的欧洲国家设立了市场运行的重要标准。此外,作为最早的碳市场践行者,欧盟经验对中国碳市场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欧盟碳市场政策法律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碳市场政策法律制定的及时性; 减排工具法制建设的统筹性; 国际碳交易规则的包容性。在推动和保障碳市场健康发展方面,欧洲各地区法制环境的进一步协调则是共同繁荣发展的突破口。此外,德国和欧盟正与美、英、日、澳等国密切协调共同对华政策。德国正通过严格控制投资,禁止中国企业投资本国关键基础设施。由于德国是2022年G7轮值主席国,德国新政府正利用这一机会来协调欧美国家对华政策。

上一篇:2022年第3-4期文章概要
下一篇:2022年第7-8期文章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