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观察》
2018年第5期文章摘要
发布时间:2018-05-02

向伟大的马克思致敬

杨宜勇

(杨宜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先生(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的特里尔城布吕肯巷664号。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和第一国际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今年是马克思先生诞辰200周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响亮的宣言,至今依然在我们的耳畔回旋。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在欧洲,在亚洲的东方却形成了重要的实践基地,并且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2017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一、马克思是一个天生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之奋斗。

        二、马克思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思想家,无论是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资本主义阵营。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是人间志同道合的楷模。

        四、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这是由其巨大的生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的。

        放眼全球,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践不断发展,证明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并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将在新时代进一步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研究

黄燕芬.孔伟艳

(黄燕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孔伟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博士)

        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是既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理论,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集体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思想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共同富裕三大板块,可谓三位一体。其中,按劳分配是“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用”,共同富裕是“魂”。2013年2月2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把落实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作为重要任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思想,应当着眼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深化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完善税收、社会保障和精准扶贫政策。

        一、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的三大板块

        众所周知,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分给政府部门、社会集团以及社会成员的过程和形式,其中包括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等等。其中,国民收入的分配又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一)关于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按照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的原则,根据劳动者所贡献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把全部收益(社会在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后)分配给劳动者。

        (二)关于按要素分配

        按要素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使用者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的贡献的大小,按照一定比例,对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支付相应的报酬的一种分配方式。

        (三)关于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做大“蛋糕”是富裕(多分“蛋糕”)的重要前提,分好“蛋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

        二、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思想的三大板块是定位明确的,三者之间存在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三大板块的定位

        1. 按劳分配是“体”,既是分配本体又是分配主体,属于价值层面。

        2.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为我所用,属于价格层面。

        3. 共同富裕是“魂”,是收入分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连接点,既属于宏观层面又属于集体层面。

        (二)三大板块的关系

        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是主体和补充的关系。

        2. 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是基础和目的的关系。

        3.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三、践行习近平收入分配思想的政策导向

        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和收入分配政策设计,要深化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实施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精准扶贫,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向共同富裕迈进,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深化劳动工资制度改革

        1. 促进职工工资合理增长。

        2. 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

        3.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4. 健全国有资本与公共资源收益分配机制。

        5. 制定农民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政策。

        (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1. 在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健全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2. 建立资本要素参与分配机制。

        3. 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

        4. 在非公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完善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5.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三)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1. 加大税收调节力度。

        2. 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3. 完善专项转移支付政策。

 

 

美国打压中国制造业转型意欲何为

源泽

(本刊特约研究员)

        特朗普政府挑起对华贸易争端,籍主要意图有二:一是欲拯救“昨天”的制造业,以争取“经济锈带”选民及为中期选举服务。在2018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特朗普更是大声疾呼“美国优先”。二是抢占“明天”的制造业制高点,确保经济基础牢固,并使之服务于本土制造商扩大再生产,促进跨国企业“回岸”、“归巢”。

        号称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的美国缘何“脆弱到如此地步”?究其原因,与美对华长期推行科技出口管制如出一辙,此乃霸权心态的暴露及冷战思维“杰作”。 

        一、对中美贸易投资设限使绊

        特朗普政府基于《美国贸易法》第301条制定的贸易制裁法案,对中国输美1300种商品加征25%的关税,高筑壁垒,奖出限进,还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中美高科技领域的正常贸易与投资活动设限使绊,动作频频:国会立法、行政干预、商业审查、捏造“谍情”、禁售禁购——特别是将美国IT企业打上“非卖品”标签,严加管控,竭力阻止涉华企业并购。

        二、表面担忧安全,实则怕被赶超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保持了115年(1895至2010年)。直至2010年,其制造业规模的世界占比(19.6%)才被中国超越(19,8%)。

        三、美国关注经济高地:创新

        美国正在走“工业化-去工业化-再工业化”的回头路。为此,美国官方及科技界重新审视美国创新系统与制造业优劣。

        四、特朗普疾呼“从匹兹堡出发”

        2017年伊始,特朗普在入主白宫之际发表的“1·20”讲话中,多次提及“从匹兹堡出发”。匹兹堡的产业“墓碑”上,镌刻着美国“去工业化”及产业“空心化”全过程。匹兹堡经济地盘下降,说明穷国很拮据,大国亦不易:后发赶超,由大变强之路遍布险滩,成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坎儿”。

        五、美国对华“断芯”警钟长鸣

        当下,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给制造业带来深远影响。从“制造”到“创造”——世界经济大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拥抱”方式基本一致,但因产业文化及发展段情“水土”不同,推动工业升级所选择的路径各有侧重。

        六、谈判必须互相尊重,互利双赢

        面对国际制造业格局变动趋势,中美应摒弃“同舟共挤”的零和博弈思维,倡导“同舟共济”,拥抱经济全球化,谋求发展战略对接,推动科研合作,构建新竞争秩序,力争双赢。

        中美已启动正式谈判。特朗普政府担当经济贸易事务的高级官员几乎全数出动赴华谈判。尽管双方分歧依然巨大,不太可能一蹴而就,达成根本解决方案。但两国愿意坐下来开展贸易谈判,乃避免贸易战升级的关键一步。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只要美方抱着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大局的诚意而来,抱着相互尊重、平等磋商、互利共赢的态度而来,双方的磋商就是建设性的”。

 

 

浅谈美国意欲重返TPP

张哲人   原倩

(张哲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原倩,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今年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出席达沃斯论坛期间表示要重返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但前提是“敲定一个比之前好得多的协议”,引发广泛关注。TPP曾是美国谋求战略利益和实施“亚太再平衡”的重要工具,如今没有美国的TPP已经演化为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但仍是一个高标准的大型FTA(自由贸易协定)。研判美国重返TPP的前景和影响,对我国实施自贸区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特朗普提出重返TPP的原因 分析

        特朗普上任伊始就“废掉”了TPP,如今又“180度大弯”,考虑其中既有造势和拉票之图,也有政治经济的深层次考虑。

        (一)这是特朗普重塑其本人及美国国际形象的噱头

        (二)这是特朗普谋求巩固执政基础并赢得2018年中期选举的手段

        (三)这是特朗普为持续推进所谓的公平贸易而预设的伏笔

        (四)这是特朗普为对冲“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压力而做出的反应

        二、美国重返TPP的前景预判

        尽管特朗普声称重返TPP,但国际场合表态与实际推动落实毕竟是“两回事”。综合考虑,今明两年美国重返TPP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性不大,未来3~5年的发展还将受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一)短期内恐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中长期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中国科学与技术再创辉煌

李长久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顾问)

        科学是技术之母。关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曾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大学与西北大学、2007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的饶毅教授解释是:科学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是对真理的追求、对自然的好奇。而技术是人类在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总和。科学和技术,两者虽然密切联系,都区别甚大。科学主要解决理论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实际问题。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一般是在理论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工作,可以做规划。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中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中国科技落后三百多年的教训

        中国为什么没有步入现代化?

        中国科学与技术再创辉煌

        一、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二、加强教育与培养和争夺人才

        三、研发投资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不仅定能成为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将为推动世界科技进步、世界繁荣和造福各国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国家政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及高质量发展思路

飞翔  关博

(飞翔,本刊特约资深研究员;

关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家政市场“质量”危机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一)家政市场快速扩张,伴生严重“质量危机”

        (二)调研方法与样本构成

        二、家政服务供给侧结构不适应需求侧变化

        (一)需求侧:家庭对专业服务依赖程度提高,服务需求多元

        (二)供给侧:家政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家庭满意度不甚理想

        三、人员、服务、政策“短板”,造成家政服务低质量发展

        (一)人员面临持续性短缺压力,家政服务业陷入了服务价格与负担能力倒挂的困境

        (二)行业模式粗放发展,家政服务业陷入高人员流动和低品质服务供给恶性循环的困境

        (三)外部监管失序和刚性规范体系建设滞后,家政服务业陷入了“良汰劣胜”困境

        四、开放提质强监管,扩大家政服务高质量有效供给

        (一)开放市场,有序引入外籍家政人员,化解国内“保姆缺口”

        (二)提档升级,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家政服务本底基础,扩大和改善优质服务有效供给

        (三)加强监管,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和规范的行业管理制度,提升全行业服务效率

 

 

大交通构建发展之大格局

董鹏    黎巍温

(董鹏,资深媒体撰稿人;黎巍,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

温焜,江西行政学院教授 博士)

        大交通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将交通连成网络,提高交通的效率,降低交通的成本,充分发挥交通的职能的一种体系。从“大交通”视角出发,积极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行业、物流园区等交换节点建设,其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和主体作用。大交通运输是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成本在整个物流成本中占据很大比重。根据最近不断陆续出台,并且不断调整大交通、大物流、海陆空的规划。我国的铁路、公路、海运系统正在发生变化,不仅涉及全国,还要扩及世界。物流园的建设,仓储的设施水平不断提高,一批新的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设备中心的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盘根错节的大物流结构

        首先,大交通部的形成,将使“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运输方式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其次,大交通部的形成,有利于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协调发展。

        再次,大交通部的形成可避免或减少物流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提效率降成本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第一,加快推动交通设施无缝化对接。

        第二,提高货运组织化水平。 

        第三,加快推动货运标准化、专业化,为促进物流服务体系高效运转率先作为。

        第四,推进平台建设、提升运输组织效率。

        第五,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第六,立足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实现港口经济新发展。

        总之,依托“大交通”发展“大物流”,既是客观规律,也是现实要求,更是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职责。在“大交通”体制下,随着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将有利于改变民航、邮政、快递等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的状况,有利于各交通运输物流部门、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只有从适应物流需要角度出发,统一基础设施规划,统一设备规格、技术性能、信息标准,才能促进各类交通工具组织物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以及时间、空间上的相互衔接,才能极大可能消除物流企业开展综合化、一体化物流服务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降低物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而提升竞争力。

 

 

喜看中国形象持续提升

俞邃

(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最近一个时期,国外一些民调机构、智库和媒体不乏客观报道,认为中国的形象在持续提升。据美国盖洛普公司最新调查,近几年美国民众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人数比重在不断增大,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44%、50%和53%,今年较2016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其他民调机构、智库和媒体从不同角度,也有类似报道。

        美国盖洛普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咨询公司,颇具权威性。在中共十九大召开之后“中国威胁论”再度喧嚣的时候,中国的形象却更加积极、正面,这不禁发人深思。

        国家形象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表征,是主权国家重要的无形资产,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一些媒体认为,中国形象提升得益于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经济发展潜力、政府和媒体公信力等方面的“得分”持续上涨。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笔者深感喜悦的同时,想着重指出以下四点:

        其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国力迅速增长,中国的可敬程度在增加。——这是中国形象提升的首要因素。

        其二,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与政策切合本国国情,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其可信程度在增加。——这是中国形象提升的又一重要因素。

        其三,中国外交遵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原则,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可盼程度在增加。——这是推动中国形象提升尤其显著的因素。

        其四,中国领导人尊重不同文明,声张正义,主持公道,言而有信,其可亲程度在增加。——这是中国形象提升的富有独特意义的一个因素。

        世界上总有一股势力,往往借助媒体,扭曲中国的形象。这也许会暂时迷惑一些人,但不可能持久。如今处于信息化时代,中国光明正大的形象总会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来。一些所谓专家学者以偏概全,蓄意挑拨中美关系,热炒“修斯底德陷阱”论之类,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不过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罢了。

 

 

西方视野下的“太平洋大国政治”

——评东西方研究中心2018年3月《亚太公告》

田肖红

(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2018年3月26日,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发布其本月《亚太公告》(Asia Pacific Bulletin)。本期公告聚焦于大洋洲事务,刊发了“国际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对主要大国在太平洋岛屿国家和地区政策的观点和看法。

        从目录来看,本期文章主要论述了4个主要国家当前在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和角色,且其中两篇均以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为题。但是,当阅览过各文内容后就会发现,事实情形远非如此。因为,几乎所有文章都将矛头指向了中国,将对中国在此地政策和影响力的批判作为了其行文的基本立足点。中国成为唯一一个没有出现在目录中却贯穿始终的国家。

        太平洋是岛屿人民的太平洋,是所有周边国家的太平洋,是各国人民互通有无、联结世界的太平洋,绝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些国家和集团的私有之物。中国在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国家的建设和投资活动是公平、公开、公正进行的,是得到岛屿国家和人民欢迎的,是中国人民和岛屿民众追求共同发展的明证,不是别有用心者一两句话就可以肆意歪曲的。

        中国学者要为自己国家的政策和行为发声,世界学术舞台上的太平洋岛屿国家和地区研究,不能为“西方阵营”所垄断,我国在此处的政策,更不能任由其片面指责和抹黑。

 

 

一次“看不清”成果的访问——评日本首相安倍访美

丁原洪

(改革开放论坛高级咨询委员)

        4月17日-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美国。据日本媒体报道,安倍在美国佛洛里达州海湖庄园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共会谈了3次,总计约4小时,两人共进晚餐2次,并且再次一起打了高尔夫球,做足了“礼仪秀”,但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日媒讥称之为“看不清”成果的访问。

        日本从参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开始就一直扮演着“搅局者”的角色,在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为了一己私利还坚持这么做,只能给世人留下卑劣、愚蠢的印象。

        特朗普对美日贸易关系本就心怀不满,日本又拒绝就双边贸易协定进行谈判。美方会迫使日本开放其受到高度保护的农业市场,即使为换取美国的钢铁和铝业进口关税豁免,也不应参加有关美日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安倍此次访美不仅在朝核问题上未有任何成果,反而在日美双边贸易谈判问题上中了美方的圈套,不得不与美方就双边自贸协定启动新的谈判。

        至于美朝通过秘密渠道接触,促成美朝峰会,解决朝核导问题,有意撇开日本,

        安倍此次访美是其因森友学园等丑闻而支持率下降的背景下进行的。此次“看不清”成果的访问,对改善其国内艰难处境不会起到任何积极作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甚至评称,安倍的宝座可能不会长久。从安倍担任首相以来的所做所为,看来他是个只会打小算盘,而心中无大战略的政客,落到今日下场绝非偶然。这不禁令人忆起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书中的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的性命”。

 

 

“特工中毒案”引发的西方集体反俄行动

丁原洪

(改革开放论坛高级咨询委员)

        3月4日,前俄罗斯特工斯克里帕尔和女儿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因神经毒剂中毒而陷于重度昏迷。3月14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未提出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一口咬定此事系俄罗斯所为,并以最后通牒方式要求俄方在一日内做出解释,遂后即宣布驱逐俄驻英23名外交官,取消英外交大臣访俄计划,并决定英王室成员和政府官员不去俄观看将于6月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实际上宣示中断与俄官方来往。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态度。先是特朗普无视其国安团队的提示,在与普京通话中祝贺他连任总统,只字不提“特工中毒案”,而且两人还谈及早日会晤事宜。然而,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3月26日美国政府又宣布支持英国有关“特工中毒案”的说法,决定驱逐60名俄驻美外交官、关闭俄驻西雅图领事馆。在宣布此项决定时强调这60名外交官是俄情报人员,驱逐他们可以削弱俄在美的情报工作;与此同时还表示美国愿与俄罗斯在一些领域加强合作。

        在英国牵头,德法配合下掀起这一轮反俄浪潮,明显地是在借题发挥,以期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尽管英、德、法利用此事件竭力显示欧盟团结,其实各怀心腹事,各有所图。

        稍有外交常识的人都懂得,仅仅以“很可能”俄罗斯是“特工中毒案”元凶这种推断做为借口就采取召回大使、驱逐外交官等断然措施,起码是不够慎重、稳妥。事实表明,这种做法在欧盟内部也并不得人心。此次欧盟峰会碍于不少成员国对已有的针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措施感到厌倦,西方国家和俄罗斯都不希望高层接触中断,“我们今后不可能不找俄罗斯帮忙”.

 

 

海峡两岸共促“一带一路”建设形势研判

与台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思考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海峡两岸共促“一带一路”建设及台商参与,实现跨境区域经济合作,符合两岸共同利益,有利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与有利条件,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海峡两岸共促“一带一路”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与障碍,需要对面临的政经形势做出实事求是、科学、客观的分析与判断,才能做出务实、可行的决策。同时,要积极探索台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选择与可行的合作方式。

        一、海峡两岸共促“一带一路”建设政治经济环境形势

        (一)岛内政治格局与政治形势发展,不利两岸共促“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

        (二)民进党当局对“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持消极、排斥与对抗立场

        (三)沿线沿岸国家或地区政治、民族、宗教问题复杂,对海峡两岸共促“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广泛的涉外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不确定性

        二、推进两岸民间共促及台商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  路径思考

        (一)大陆政策鼓励与引导是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政府(大陆)协助,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台商追随陆商,共同参与,是基本的“共促”与运作原则

        (三)台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有重点区域与产业项目选择

        (四)遵循市场规律,台商自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自主合作

        (五)两岸民间企业组建的“一带一路”基金或相关组织,是重要参与与合作平台

        (六)务实处理“一带一路”建设与台湾“新南向政策”的关系

        总之,台湾政治格局的变化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海峡两岸共促“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环境与经济条件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增大,两岸公权力部门主导推进合作的可能性降低,但不会影响大陆主导下的两岸民间的参与与合作,大陆方面会继续鼓励、支持台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发展机遇。

 

上一篇:2018年第4期文章摘要
下一篇:2018年第8期文章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