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观察》
2025年第1期文章概要
发布时间:2025-06-01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之巨变与中国》

傅梦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触及全球很多方面,这些年,经过霸权国家的反复折腾和强权政治的干扰与破坏,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然不同以往。冷战后人们曾经盼望或一定程度上经历过的和平、开放、合作、繁荣的世界景观不再显现,国家之间相互依赖、日益紧密、利益与共、互利互惠的情况存在流变的前景。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等发展面临变故,曾经熟悉的外部世界酝酿着更为复杂的变局。值得庆幸的是,一个稳步发展的中国成为动荡世界的稳定锚,为复杂变化的世界提供可贵的确定性与正能量。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可以把握时下与未来国际环境变化的一些脉络:“大国战略竞争”正在逐次展开、遭遇逆风的全球化面临重构的命运、全球经济进入失速年代、统筹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和高水平安全。

        当前,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背景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需要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硬道理”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水平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就是强调只有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才能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总之,中央强调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助力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对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世界大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2024年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李然

本刊特约撰稿人

        2024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此消彼长、持续上升,安全失序、发展失衡、治理失效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社会面临何去何从的艰难抉择。一方面,大国博弈尖锐复杂,局部冲突与动荡此起彼伏,大国竞争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严重影响全球稳定与安全,世界更加不太平;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增长乏力,“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推动世界格局呈现更为明显的多极化态势,各类新旧全球性问题相互交织,现行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变革挑战,国际社会亟需加强治理合作。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锚定大国担当,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为世界和平安全奔走呼吁,为全球发展事业平添动力,为改善全球治理、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贡献力量,积极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和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引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关键矿产争夺加剧与发展中国家应对之策》

李长久

本刊特约撰稿人

        近年来,全球对于关键矿产的争夺正愈演愈烈。俄乌冲突还未结束,美国与欧洲国家就已经开始瓜分乌克兰的关键矿产资源。乌克兰面积63.37万平方公里,不仅是“欧洲谷仓”,而且关键矿产资源丰富。世界经济论坛网站2024年7月发表一篇文章介绍:乌克兰是全球十大矿产资源供应国之一,其矿产资源约占全球矿产资源总量的5%,包括占世界储量7%的钛矿、电池等行业必不可少的锂矿,以及有色金属和稀土等。此外,乌克兰还拥有占全球储量约20%的石墨,泥煤、高岭土等矿产储量也在全球位居前列。基辅经济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乌克兰拥有超过100种关键矿产资源。

        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再次入主白宫伊始就提出,要乌克兰将国内50%矿产资源交给美国开采,用以偿还3年俄乌冲突期间提供给乌克兰的资金和武器费用。欧盟2月24日与乌克兰就关键原材料“达成一项协议”“欧洲所需的34种关键原材料,有25种可以从乌克兰获得”。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刊文说,关键矿产是“21世纪经济的基础,在地缘政治中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同乌克兰的矿产协议是与美国争夺未来产业主导权的战略布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表评论说,美国已变成乌克兰资源的交易型掠夺者。分析人士指出,未来跨大西洋美欧双方在乌克兰矿产上的竞争或将不断加剧。

        中国和拥有关键矿产资源的发展中国家积累的经验教训是:一是要有序开发关键矿产资源,避免浪费资源和保护环境;二是要有效利用关键矿产资源,提高冶炼和加工能力,向关键矿产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上游攀升,提高竞争力;三是要有力保护关键矿产资源。多种关键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要有力保护、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有关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石油输出国组织经验,加强合作,维护共同利益。

《特朗普对加密货币政策的考虑》

庞超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特朗普新任期对加密货币政策出现大幅度转向,将积极支持加密货币在美国发展,组建国际加密货币合作联盟的可能性较高,在“五眼联盟”内部实现政策协同阻力较小,这也将给中美博弈带来更为复杂严峻的影响。对此,建议要完善顶层规划、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完善产业优化布局、加强数字人民币国际合作等,有效应对特朗普加密货币政策转变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特朗普的竞选承诺看美国未来的政策走向》

李庆四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24年,特朗普再次被《时代》评选为年度人物,给予充分的肯定,文章说特朗普的复出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一个国家转折点的象征,他以深刻的政治直觉和无与伦比的韧性回应了时代的挑战,将自己视为美国常识与价值的守护者。但特朗普并不认可“复出”说,认为自己一直就在“公众视野”里:自2015年决定参选“美国总统”起,他一直就是“话题中心”。不论是在任还是2020年离开白宫,他依然在推动美国的保守主义政治议程。相比于特朗普1.0时代的“任性”“懵懂”与“政治不成熟”带来的政策反复并最终导致竞选连任失利,2.0时代的特朗普看上去就像个老练的政治家:不拘小节,灵活多变,出其不意,果断执着,致力于改造美国政治经济规范与秩序,重塑美国政府与施政等。刚过去的2024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选举和政权更迭,但最有看头的无疑是美国大选:又是互黑,又是法律诉讼,还有百万抽奖,更有枪击助兴。要下台的拜登赦免罪恶累累的儿子及数以千计的罪犯;要上任的特朗普身上背的34宗罪案不了了之,接着上演的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大戏。

        36万亿美元的天量国债、稀土进口被管制导致高科技武器生产困难、俄乌战争和中东战乱未达预期,特别是一上台就面临的庞大赤字压力,特朗普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开源节流”:马斯克的效率部改革、关闭国际开发署、鼓励公务员辞职和审计国防部、美联储等,都是为了节流;对外普遍加关税、增加化石能源生产和出口、收回巴拿马运河、诱使外来投资等,与美元强弱周期的金融镰刀收割一样,都旨在开源。特朗普-马斯克改革先节流,同时稳步推进开源。

        特朗普高调回归白宫给支持他的选民很大期望,但最终可能会以失望告终。美国的问题本来是由两党共同造成的,却被偷换概念为“两党之一”!效率部反腐和力图结束俄乌战争表明,美国无论内外政策,都可用两党竞争左右逢源。也即明明两党都是问题的根源,却被说成在任一党的责任,失败下台一方得承担一切责任,上台的可随意切换赛道。毫无操守的政党轮换,既逃避责任又给选民幻想:在周期性选择中发泄了对政府的不满、心甘情愿接受被愚弄的现实,形成无解的死循环。对外方面,俄罗斯陷入俄乌战争泥潭等于被民主党打断腿,共和党上台递给他一副拐杖,就妄想俄罗斯跟美国的恩怨“一笔勾销”。

        特朗普-马斯克大刀阔斧改革,一定能给美国带来变革的希望,也祝愿他们成功!但美国其实从来没有伟大过,特朗普又怎么可能让美国再次伟大?他想通过交易的艺术达到目的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事实证明,特朗普变法纸牌屋游戏,终究跳不出金融资本的手掌心;马斯克技术革命,也解决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政治腐败。无论口号多漂亮,美国政客都是为资本而不是为人民服务的!

《在百年变局中开辟全球化新局》

关秀丽1   孙振强2

1.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2.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发改委

        冷战结束以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逐渐一统天下,美西政治家们似乎看到了政治体制全球趋同的愿景。技术革命加速全球化观念流行,由政治和技术推动形成的世界分工和销售网络将各国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伴有美西烙印的文化、观念、理念、道路、制度等也一股脑地充斥着国际社会。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的激烈深度调试中,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全球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升高,对国际发展和人类社会构成巨大威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全球治理的均衡性、整体性和关联性,为追求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新世界注入强大正能量。以共同安全为目标,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守护共同安全的人类家园;以权利取代权力,以效益取代收益,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规则体系等谱写全球化新局的美好画卷,开启“以人为本”而不是资本利益驱动的世界新秩序。

《生产关系视域下的现代化道路比较及其启示》

张一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说明,现代化是全人类发展的进步方向,各国现代化道路具有一定的历史普遍性;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具体国情,具有民族特殊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正确结合。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方向为何?西方现代化进程有何内在阻力?相较之下,中国为何可以持续推进现代化?东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演变趋势有何历史启示?这是本文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

黄惠康

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特聘教授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The Third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在北京隆重举行,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其中包括24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共商发展大计,共绘合作蓝图,共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当前,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必须坚持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继续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法治保障建设。

        为此,中方将率先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源头,深化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软联通”,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并将会同合作伙伴,建设廉洁之路,推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建立“一带一路”企业廉洁合规评价体系,同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廉洁研究和培训,鼓励缔结引渡条约、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和反腐败合作协议,在追逃追赃、反腐败、反洗钱等领域开展全面、高效的国际合作;加强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尤其是建立健全与共商共建共享性质相匹配的国际合作投资风险防范和争议解决机制,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完备的法治保障,将是新阶段“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上一篇:2024年第2期文章概要
没有下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