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观察》
2019年第7期文章概要
发布时间:2019-07-12

论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农业外交

张帅 孙德刚

(张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孙德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农业外交”日趋成熟,有待进行系统的理论归纳和学术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农业外交的开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特色农业外交的方式不断创新,主体日益多元化,机制更加完善。

       一、中国特色农业外交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中国农业外交是一种发展型外交而非安全型外交。

       第二,中国农业外交旨在改善民生、提高对象国治国理政水平。

       第三,农业外交是中国“大外交”和“大外事”的支撑点。

       二、“一带一路”与中国特色农业外交的新机遇

       第一,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农业外交的顶层设计日臻成熟。

       第二,沿线国家的发展规划与中国的《农业合作愿景与行动》高度契合。

       第三,中国与沿线区域制定的合作规划为中国农业外交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特色农业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第一,各部委统筹协调能力有待加强。

       第二,农业企业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

       第三,农业区域合作失衡问题有待解决。

       四、中国特色农业外交的前景

       第一,农业外交的战略规划、项目落地前的风险评估、项目结束后的绩效分析。

       第二,明确“一带一路”在“西—北—南”三线的重点合作国家和方式,形成海陆联动的农业外交格局。

       第三,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探索三边农业外交的可行性。

       结论

       农业外交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中国外交内涵拓展的“新边疆”。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思想的基本遵循之一是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关切之一。在“一带一路”涉及的诸多领域中,农业关乎地区稳定、国家安定和民心所向。农业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势资源之一,无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文明交流,还是“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农业始终在中国对外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推动农业国际交往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农业合作和农业援助为手段的农业外交正成为外交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诚信社会中长期建设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杨宜勇 党思琪

(杨宜勇,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

党思琪,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社会诚信存在的问题

       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对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之不相匹配的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构成重大的社会风险之一,其具体表现在个人诚信问题、商业诚信问题和政府诚信问题。

       (一)个人诚信缺失

       (二)商业诚信缺失

       (三)政府诚信缺失

       二、导致社会诚信滑坡的原因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导致社会诚信滑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既有发展阶段的问题,也有诚信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既有制度建设的问题,也有相关教育文化缺失的问题;既有政府工作不力的问题,也有公民素质的问题。

       (一)道德诚信教育滞后及社会诚信体制不健全

       (二)诚信道德建设脱位及功利主义泛滥

       (三)媒体的过度渲染和舆论的不良影响

       三、关于未来增强社会诚信、建设诚信社会的对策建议

       诚信是现代社会得以有效正常运行、和谐进步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在诚信社会建设中存在一些漏洞和不尽人意之处,未来需要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以道德诚信教育为基础,以公开透明的政务公信力为引领,以法制法规的约束力为保障,以完善的社会诚信档案为依据,多管齐下,综合整治构建诚信社会。

       (一)拓展诚信教育,树立诚信意识

       (二)提高政府部门的社会公信力

       (三)强化法律约束机制,完善社会诚信档案

 

 

中国流动人口健康损耗研究

黄燕芬 范宪伟 韩金雨

(黄燕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范宪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博士;

韩金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生)

       五、结论与启示

       第一,我国农村流动仍然人口存在“健康移民效应”,即从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看,来自农村的流动务工人员健康状况要好于城镇本地工作人员,但较小的模型回归系数值说明两者的健康状况差异较小;而将研究样本扩大至“曾经是流动人口及现在是流动人口”,这种“健康移民效应”仍然存在,即“扩大的健康移民效应”现象也存在。

       第二,我国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存在“健康损耗效应”,即随着工作年限的不断增加,其身体健康状态将比城镇本地居民健康状况下降地更严重,从而使得农村流动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趋向收敛甚至低于城镇本地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流动人口健康出现损耗。

       第三,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存在“返乡效应”,在经过健康损耗后,部分健康状况较差的流动人员更容易返乡,这部分人群整体健康状况低于继续留在城镇工作的人群,也低于一直在农村从事务农工作的人群。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流动人口健康服务政策,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服务供给。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将流动人口卫生健康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参照常住人口标准,配置服务资源;在财政转移支付形式上,可以考虑由国家统筹跨省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经费,省内流动的流动人口实行省级统筹,市、区、乡镇分层次落实专项经费等;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使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接续获得各项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同时把流动人口列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让他们同当地城乡居民一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2)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如建立流动人口健康统计和动态监测体系,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优势,强化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提升其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以微信、短信、讲座和咨询为主要形式,以居住地和工作地为主要场所,大力推进和实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计划,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宣传活动。

 

 

世界经济新态势及其发展趋势

姜跃春 张玉环

(姜跃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张玉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强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经济份额下降,世界经济呈现“东升西落”态势。近几年来,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逐步进入复苏轨道,曾经经济表现良好的新兴经济体在应对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解决债务危机等方面遭遇危机。更为重要的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仍然占据着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新兴经济体在高端产业上难以与其匹敌,国际经济格局多极化过程出现波动和曲折。近期,主张“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等内向型经济政策,对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形成巨大冲击,本文将分析国际经济格局变化态势、动因、影响以及未来走向。

       一、当前世界经济新态势

       总体来看,近年来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存在着曲折性和波动性,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推动中美大国博弈日益加剧,成为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最突出特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机制中的话语权也有所增加;发达经济体整体经济实力下行,但美国作为世界体系中心国家,依然对外围国家经济发挥重要影响。

       (一)多极化趋势有所放缓

       (二)经济秩序变革加速

       第一,特朗普政府“以退为进”,施压国际贸易秩序改革。

       第二,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在积极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

       第三,发达经济体在WTO改革问题上非常活跃。

       第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继续在全球经济治理及国际经济秩序变革中发挥作用。

       (三)中美博弈愈发突出

       二、世界经济态势演变的重要背景

       当前世界经济态势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同特朗普政府密切相关,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转变对华政策,推动中美大国博弈不断升级,另一方面,美国的经济政策直接冲击了现有的国际经济格局,在强化本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带来风险和挑战,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形成冲击。

       (一)特朗普“新政”对世界经济带来下行压力,也引发了国际经济格局震荡

       (二)美国不断退出多边体制,造成世界秩序的严重“撕裂”

       (三)特朗普政府转变对华政策,推动中美大国博弈不断升级

       三、未来世界经济前景展望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改变

       (二)发达国家或将继续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导者

       (三)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与发展态势

       第一,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引领者和国际经贸秩序改革的倡导者。

       第二,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态势曲折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新变局中面临的外部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第三,中国需找准定位,以我为主,保持战略定力,应对世界经济的新变局。

 

 

中东政局的演变

丁原洪

(改革开放论坛高级咨询委员)

       中东地区连结欧洲亚洲两大陆,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历来是大国觊觎必争之地。

       进入本世纪,“911事件”之后,小布什总统在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鼓动下,打着“反恐”“反核扩散”旗帜,未经联合国安理会同意,拉着英、法等少数西方大国,先后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挑起持续至今的战乱。尽管颠覆了塔利班、萨达姆、卡扎菲等合法政权,把叙利亚巴沙亚政府逼到岌岌可危的境地,但是,战乱也造成空前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美国声名狼藉。多年征战也极大地消耗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导致美国权势从顶峰下降。据称,这几场战争使美国付出6万亿美元的财力物力,5500人员伤亡,激起美国国内民众强烈的反战、厌战情绪。

       面对这一形势,奥巴马继任总统后起初想改弦更张,调整政策,决定从伊拉克撤军,但他缺乏整体规划,在国内外压力下,犹豫摇摆。先是从伊拉克撤军的同时,决定增兵阿富汗;在卡扎菲决定妥协,交出全部核设备后,反又在背后支持法国发动倒卡战争;先是支持法国,信誓旦旦地逼巴沙尔下台,后又不顾自己定下的“红线”,转而与支持巴沙尔的伊朗签订核协议,中止对伊朗制裁。更令人莫名其妙的是,在“阿拉伯之春”兴起之际,他支持“穆斯林兄弟会”推翻美国在中东的铁杆盟友——埃及穆巴拉克总统。奥巴马这一连串的错误,使以色列、沙特、埃及等支撑美国在中东地区一统天下、不可或缺的盟友极其不满,纷纷与美国拉开距离。这也使美国一家主掌中东地区事务难以为继。特朗普继任总统后,在内外政策上采取“反奥巴马之道而行之”的做法,更使中东地区形势乱象纷呈,很不稳定。

       在本世纪不到30年的时间里,由于美国三任总统在中东问题上来回折腾,政策变来变去,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公信力下降到极点。无论敌人还是盟友,谁都对美国中东政策的稳定性表示质疑,而广大民众仇美、反美情绪持续高涨。这些年来,中东地区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巴以争端问题被边缘化

       二、滋生暴恐活动的土壤无法消除

       三、逊尼、什叶两大教派角力成中东形势变化主线

       四、美俄欧三股力量角逐中东

 

 

澳大利亚进入“莫里森时代”

郭春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

       5月29日,莫里森率新内阁正式宣誓就职,备受瞩目的澳大利亚第46届联邦大选至此尘埃落定。莫里森此番带领自由党-国家党联盟(简称“联盟党”)“奇迹般”获胜,让执政以来备受内讧所扰的联盟党“意外”步入了它的第三个任期。而于总理莫里森而言,虽是连任,但真正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一、“赢得不可能的胜利”

       二、经济为王,稳扎稳打

       三、“莫里森时代”到来

       四、“站在十字路口”的澳大利亚

       回顾澳大利亚经济史,早在1960年代起,亚洲国家就已取代英美成为了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甚至引擎,这也是澳自1970年代以来孜孜以求地“融入亚洲”的根本原因。先是1960年代末的日本持续成为澳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后是2009年后的中国帮助澳成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唯一未陷衰退的发达国家,经济实现连续27年增长。过去两年即便中澳关系屡有波折,中澳贸易仍呈增长之势,中国依旧是澳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2018年澳对华出口额达876.1亿美元,占其对外出口总额的34.1%,超过第二大出口市场日本(16.1%)、第三大出口市场韩国(6.9%)之和。

       澳大利亚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关系始于经贸,但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这一关系已经不仅限于经贸,澳大利亚还是亚洲国家的一员,是亚太地区合作机制中的重要成员,但当前它与地区国家一道维护与追求的地区稳定与繁荣正越来越多的受到地缘政治、单边主义、贸易保护的干扰。

 

 

两岸关系:“台独”与“反独”的较量

尹茂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以“维持现状”为基本立场,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和“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使得两岸关系持续下滑,两岸对抗性明显上升。2018年则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节点:一方面,台湾“九合一”选举在年底举行,民进党为扭转不利态势,频打“两岸牌”,挑衅两岸现状。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开打,民进党当局甘当美国“棋子”,和“台独”分裂势力相互配合,采取各种形式,不断制造“台独”分裂活动,使得2018年岛内“台独”分裂活动较往年更加激进,破坏性更强。面对复杂的台海形势和严峻的“台独”风险,大陆方面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推动“反独”、“遏独”工作进入新阶段。同时致力于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不断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

       一、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执意推动“实质台独”路线,大搞“去中国化”

       (一)政治上拒绝承认“九二共识”,通过“中华民国空洞化”奠定“法理台独”根基

       (二)法律上推动“公投法”修正,为“法理台独”清除障碍

       (三)文教领域全力升级“去中国化”,打造台湾国家认同

       (四)对外关系上“亲美媚日反中”,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寻找拉拢“台独”的国际帮手

       (五)强化军事战备,打造“台独”卫队“以武拒统”

       (六)岛内加强法西斯专政与社会控制,迫害打压“反独促统”力量

       二、民间社运团体与新兴“台独”组织分裂活动猖獗

       2018年,在民进党当局纵容和支持下,岛内一批“台独”组织和社运团体发起了多场“台独”分裂活动,成为新时期推进“台独”的主力军。

       (一)“公投”挑衅活动频频

       (二)“喜乐岛联盟”蹿升“台独”急先锋

       (三)“台独”势力内外勾连,“五独合流”态势明显

       三、大陆多管齐下、坚决斗争,“反独”、促统工作有效开展

       (一)坚定“反独”、“遏独”立场

       (二)坚决回击打击“台独”分裂言行

       (三)加强军事威慑

       (四)开展外交斗争

       (五)坚持融合发展争取民心

上一篇:2019年第6期文章概要
下一篇:2019年第8-9期文章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