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观察》
2019年第3-4期文章概要
发布时间:2019-04-14

世界政治发展态势以及中国角色

刘建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 教授)

近年来世界政治舞台新剧目不断,英国退欧陷入困境,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乱象频生,欧盟诸多国家内部社会抗议运动此起彼伏,美俄军事战略竞争趋于激烈,中美经贸摩擦难解难消……如何看待这纷纭多变的世界政治?又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世界将向何去处?中国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个粗线条的描绘和非学理的解读。

一、当代世界政治的基本状态

世界政治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比较基本的内容是主体、基础、主题、格局、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政治的基本面貌。

(一)当代世界政治的主体

(二)当代世界政治的基础:主权国家与全球化相互作用

(三)当代世界政治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四)当代世界政治格局:非西方化、多极化、非极化并行

(五)当代世界政治中的国际关系

(六)当代世界政治中的国际秩序

二、当代世界政治正在发生的主要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与条件,中国“新时代”遭遇世界“大变局”,这个大变局肯定会给世界和平稳定与中国发展安全带来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但是也会带来新的机遇,从而使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得以延续。那么,如何认识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纵观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当下世界之变虽然不如两次世界大战那样惨烈,也不如冷战结束那样动荡,但综合起来考察却意义更为深远。

(一)全球化进程之变:主要推动力量面临重组

(二)世界经济重心之变:从大西洋移到太平洋

(三)全球治理之变:新兴国家可望成为治理体系改革的中坚力量

(四)世界政治格局之变:东升西降难以逆转

三、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的作为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表明,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种种新挑战、新困局,人类文明到了一个重要节点或十字路口,需要有识之士认真思考“世界怎么啦?”“人类向何处去?”。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已经进入新时代、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回答了“时代之问”,这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政治发展的愿景蓝图

(二)当代世界政治演进中的中国作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任务和举措

王家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改革开放论坛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目标任务。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让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交相辉映,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1.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推动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的世界经济

1.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促进共同发展

2.奉行共赢开放战略,推动融合发展

3.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实现联动发展

三、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开放发展,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2.“一带一路”建设必须秉承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3.把“一带一路”建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

综上所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在国内国际统筹推进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中国与各国一道,必将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

 

 

2018-2019年的就业形势及其对策

杨宜勇 党思琪

(杨宜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思琪,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党和政府不断打破计划经济体制障碍,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和劳动力质量多维度与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相辅相成。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新平庸”,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式开始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就业形势也随之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在较为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对就业人口质量素质提出更高要求。2015年,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持续推进,创业创新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源泉。随后,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业质量被再次列为就业领域的优先目标。目前,我国经济依然在新常态的大逻辑下运行,同时,在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和积极就业政策效应不断显现的支撑下,2018年我国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中向好走势,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但是,劳动力市场仍面临着部分地区失业风险、劳动参与率下降、高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

一、2018年就业形势特点

(一)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二)服务业吸纳能力增强,“双创”拉动就业增长

(三)就业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进展

(四)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略有回落,地区差异较为明显

(五)潜在劳动供给与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企业遭遇技术性“用工荒”

二、新经济形势下的就业新挑战

(一)理性看待“机器换人”

(二)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长期动态过程

(三)贸易摩擦引发的就业再思考

(四)生育政策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全面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就业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就业质量和劳动力素质

(二)强化政府就业责任,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三)多角度全方位加大“双创”扶持

(四)精心呵护网络经济平台上的就业形式

 

 

西方列强争霸与两次世界大战

李长久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类历史从20世纪初起发展到世界现代史阶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陆地被瓜分完毕,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多数国家和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但是,新兴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殖民地较少,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展开激烈较量,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到公元八世纪,德意志一词还仅表示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语言。1871年德国统一时还是落后的农业国。但是,在到1945年的74年间,德国两次发展为欧洲最强国家、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两次被打败甚至被肢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乎在废墟上,德国再次奇迹般地发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德国能否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德法能否坚持合作维护欧洲和平、稳定和协调发展?举世关注。

一、德国是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

二、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失败

三、德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失败

四、在“废墟上”再次崛起

(一)从与邻为敌到与邻为伴

(二)从穷兵黩武到经济优先

(三)从自由市场经济到社会市场经济

多年来,德国经济模式和安全战略均围绕着欧洲一体化和德国在欧盟内部的角色中心展开。但今天面临的种种挑战,要求有一种新的战略眼光。下任总理面临的问题将是:“德国往何处去?”菲舍尔认为,眼下德国内外政策立场的转型比领导层人事变动更为重要。国际关系破裂正在动摇德国战后民主根基。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美国否定了西方及其代表的一切。菲舍尔提出:德国在未来几年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十年后,作为欧洲人,我们要占据什么地位?以及我们将代表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这很大程度将取决于德国是否会与法国一起继续执行欧洲使命。

德国能否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能否避免三起三落?德法能否继续合作维护欧洲一体化进程?举世关注。

 

 

解析金融科技发展的“表与里”

曹东坡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年来,随着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迅速崛起,对当前的金融体系正在产生显著而又深刻的影响。金融科技的一系列创新在促使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更趋多样化的同时,金融服务的效率也大为提髙。同时,新技术与传统金融的快速融合,也在促使金融体系出现新的变革,成为促进金融业升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或将开启金融发展的新时代。

一、金融科技相关概念辨析

(一)什么是金融科技

(二)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

(三)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

二、金融科技发展概览

(一)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

(二)金融科技的参与主体

三、金融科技深度改变当前金融体系

(一)金融科技重塑金融服务能力

(二)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快速融合

(三)金融科技催生新型金融业态

四、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伴生风险

(一)传统金融风险形态出现显著变化

(二)底层技术风险不容忽视

(三)部分创新活动可能偏离金融本质

(四)监管失位下风险隐患逐渐积聚

五、金融科技的监管情况

(一)国外关于金融科技的监管现状

(二)国内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现状

六、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数字技术与金融创新的融合加快

(二)基于合作共享的金融服务模式更加普遍

(三)去中心化的金融体系有望建立

 

 

中东地区力量围绕穆斯林兄弟会的博弈及其本质

刘中民 赵跃晨

(刘中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博士;

赵跃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17年6月,沙特与卡塔尔的断交危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耐人寻味的是,沙特提出的复交条件之一即卡塔尔必须中止对穆斯林兄弟会等“恐怖组织”①的支持,这自然令外界产生不解。但是,如果以此为线索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其表象是双方围绕支持和反对穆斯林兄弟会(下文简称“穆兄会”)的矛盾,背后则是中东各方之间围绕伊斯兰主义力量的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的复杂矛盾,同时也是中东地区格局复杂变动的深刻体现。因此,剖析中东各方围绕穆兄会的博弈也就成为认识中东国际关系的一个独特视角。

一、国际化的伊斯兰主义组织:穆兄会影响国际关系的根基所在

(1)宣教组织的阶段:1928—1939年。

(2)政治化的阶段:1939—1954年。

(3)衰退与分化的阶段:1954—1981年。

(4)合法参政阶段:1981—2013年。

二、伊斯兰发展模式之争:沙特对穆兄会的打击及影响

三、引领转型阿拉伯国家的方向:土耳其对穆兄会的支持及影响

四、争夺宗教话语权:卡塔尔对穆兄会的支持及影响

五、余论:从围绕穆兄会的博弈看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的特性及趋势

近年来,以伊斯兰主义为代表的次国家行为体异常活跃,对中东地区国际关系产生了持续而强有力的挑战,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中东各国内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但是民族国家体系仍然是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的基本结构,伊斯兰主义并不具备取代和颠覆现有国家政权和中东地区民族国家体系的能力。

 

 

世界形势变动中的几大动向

丁原洪

(改革开放论坛高级咨询委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主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世界形势进行长期深入分析研究而得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科学论断。它对正确认识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准确判断未来发展趋势,并据以制定相应的对策,都具有重大意义。领会、学习、贯彻习主席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至为关键的是要按照习主席一再倡导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去观察、看待世间一切事物。

当今世界形势正在经历的重大、深刻变化,是多年来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社会等多重矛盾激化叠加作用的结果。它表现在众多方面,主要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带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二战后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自由世界秩序”,由于美国、欧洲等西方大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国有弊端导致这一世界秩序走向终结。这两大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世界各种力量正经历罕见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

当今世界形势有以下几大动向:

一、美国霸权主义继续肆虐,危及世界和平。

二、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力量重新兴趣,影响巨大。

三、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加剧局势动荡。

(一)当今世界上民族(种族)纷争大多是历史形成的。

(二)各种暴力活动在世界各地日趋猖獗,这是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三)世界本就有富人与穷人,富国与穷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四、世界经济形势虽无近虑,但长期隐患严峻。

概括地说,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是:下行压力明显,贸易摩擦增多,发展失衡严重,但一段时间内尚不致发生彻底打乱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意外事件。但从长远的视角看,世界经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患。主要是:

(一)由于垄断资本的金融化以及美国这个垄断资本的大本营为攫取额外利润,肆意扩大虚拟经济规模,金融资本过剩威胁着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

(二)由于诸多因素,尤其是美欧等国家长期实施赤字财政,寅吃卯粮,债务水平不断攀升。

(三)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元取代黄金获得国际流通货币地位以来,美国经济获益匪浅。

上述四大动向促使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将会发生更多的进一步变化,其持续时间将会是相当长的,难以预期。

 

 

面对乱局:普京重回现实主义

冯玉军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中心主任 教授)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十周年。尽管世人都在反思过往的浩劫与混乱,但现实世界并未变得更加有序和安宁。世界范围的大变动、大分化、大改组、大调整仍在持续。

2018年5月,普京重回克里姆林宫,开启了其第四个总统任期并将执政到2024年,其执政思路也基本实现了“现实主义回归”。事实上,在21世纪初普京执政的最初几年,现实主义曾是其治国理政的主基调。但随着国际油价攀升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力相对恢复,俄罗斯内政外交进入了一个较为“激进”的时期。特别是2008年前后,“美国已经衰落”、“多极化已成现实”、“俄罗斯可以有所作为”等判断一度主导了俄罗斯的国际战略观。2007年普京“慕尼黑讲话”、2008年俄格战争、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成为俄罗斯“强势外交”的集中体现。

但随之而来的西方制裁以及国际油价断崖式跳水使俄经济发展严重受阻、国际环境迅速恶化。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俄罗斯不得不重新审视国际环境、调整国际战略和内外政策,逐渐回归理性务实的现实主义。

一、国内事务重于外交

二、外交趋于理性,力争“熬过 寒冬”

但同时不能不看到,中国从中俄关系中未必能获得对称的预期收益:战略上,对俄关系的热络似乎并未减轻来自美国的压力,甚至有可能恶化美国对华战略认知;经济上,即使中俄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俄也无法替代美国在市场、投资、技术、知识、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之于中国的价值。国际大变局下,俄罗斯正在重回现实主义,而中俄关系也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双方国力对比的不对称性、战略运筹的不对等性以及成本收益的不平衡性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日本难借新版TPP抵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攻势

刘军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

2019年1月19日,日本主导的、不包括美国的新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生效后的首次部长级会议(TPP委员会)在东京召开,着手制定接纳新成员的程序。安倍晋三亲自赴会并高调主张,日本将全力以赴,争做自由贸易的旗手,通过扩充CPTPP成员,对抗保护主义。同时,鉴于日欧EPA即将生效,也有媒体认为日本在美中之外开辟了两个巨大经济圈,开始主导自由贸易体制,主张中国应努力争取加入“CPTPP”,避免日后被动。那么日本真的能用CPTPP抵抗美国而主导自由贸易体制吗?

按计划,美日贸易谈判将在2019年1月举行。美国明确表示在农业领域不会接受日本预设的标准。美国可能沿用美加墨贸易协定方式,要求日本接受“汇率条款”、“数量目标”甚至“毒丸条款”。显然,低水平低质量的CPTPP和日欧EPA无法抵挡美国的攻势。

实际上,中美两国都是日本最大出口市场,旗鼓相当。若要在贸易战上制衡美国,不借助中国来建立战略纵深很难奏效。东亚金融危机后,“东盟+中日韩”(10+3)模式成为东亚地区合作的主渠道。如今,中日韩贸易已超过中美贸易,中国东盟贸易总额也接近中美贸易,中国和东盟成为日本最大“直接投资收益地”。东亚经济、产业、贸易和投资结构已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申请的专利数量连续七年世界第一,中、印、东盟人口约占世界的45%。今后,问题显然不是东亚要不要加入到日本主导的CPTPP中,而是日本如何找到回归东亚合作的路径。

 

 

剧烈动荡的欧洲形势

丁原洪

(改革开放论坛高级咨询委员)

2月14-15日召开的本年度慕尼黑安全会议,由于跨大西洋联盟和欧洲内部出现裂痕,对西方主导的所谓自由世界秩序还能否维系,笼罩着悲观情绪。慕安会主席伊申格尔公开坦言“事情不会好转”。就在会上,美国副总统彭斯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就是否应该废除伊朗核协议等激烈争论。法国总统马克龙撤回同默克尔共同与会的承诺,使法德之间出现裂痕公开化。围绕英国“脱欧”,英欧谈判陷入僵局,英国内部也争论不休。波兰又无视法、德等国的反对,与美国联手召开所谓中东地区安全会议,并成立常设联络小组。美俄退出《中导条约》的争执,更使欧洲安全形势面临严重的威胁。诸多迹象显示,在当今世界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欧洲处于风口浪尖,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当前,欧盟及跨大西洋联盟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有三:一、英国“脱欧”给予欧洲一体化进程以致命的一击。二、欧洲一体化最后一根支柱——法德轴心出现异化、动摇。三、特朗普坚持“大修”美国与盟国的关系。

欧洲正在经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前景如何,实难预料。欧盟虽不会如匈牙利裔美国商人索罗斯所预言的那样,将会同前苏联一样解体,但它逐渐走向衰落,则是难以避免的。

 

 

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发出两岸和平统一宣言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2019月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五点重要政治主张。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在提出的两岸和平统一宣言,是未来开展对台工作与推进和平统一的行动纲领。

“统一”成为核心概念与时代最强音

中共中央首次明确提出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呼吁“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唤醒台湾同胞的中国人意识

重申“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强调“中国人帮中国人”

充分阐述了认识与处理台湾问题的四大辨证关系

三个重要论述与论断

在过去40年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岛内统派处境艰困。中央也一直坚定支持统一力量,但从来没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对统一力量有如此明确的坚定支持与庄严承诺。习总书记强调“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这对岛内统一力量是最大的安慰与支持,更是最大的激励与鼓励。岛内统一力量或统派政党人士在第一时间对习总书记的讲话给予高度肯定、赞扬与支持,与国民党、民进党的立场形成强烈显著反差。新党主席第一个表态愿意率先与大陆进行协商,甚至强调宁可再坐五年牢狱也愿意为两岸和平统一尽心尽力。新党青年王炳忠也在第一时间接受《环球时报》采访表达对习总书记讲话的支持,表达对“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自豪,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与支持。这预示了坚定支持统一力量将成为下一步中央对台工作极为重要任务之一。

上一篇:2019年第2期文章概要
下一篇:2019年第5期文章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