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刘江永在《环球时报》上发表文章 点评如何消除中日关系“雾霾状”
发布时间:2016-01-26

        2016年1月25日,论坛理事、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题为《中日关系“雾霾状”如何消除?》的文章。

        当前,中日关系可以用大家比较关注的自然现象来形容,那就是“雾霾状”。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能见度低,给人不愉快的感觉;二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担忧。就中国国内而言,以下几种看法值得商榷,须予澄清。否则,中日战略对话还可能南辕北辙。

对日研究要避免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其一,要么认为日本又要复活军国主义,要么认为日本只要不复活军国主义就没事。在当今时代日本难以重走战前军国主义老路,此路不通,日本人民绝不答应。但同时要看到,日本确实有一股“负能量”正在聚集,释放出来同样会危害中国的国家安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表现之一是,日本当政者的历史观、战争观在靖国神社、南京大屠杀、台湾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上,引起邻国担忧的言行。虽然日本当政者有时为达到其更大的政治目的会做些策略调整,但其本质并未改变。这就容易产生令人看不透的“雾霾状”。

        其二,有人认为,日本是在走向所谓“正常国家化”,不可阻挡。实际上,二战后日本在和平宪法框架内走和平发展道路本身就是正常国家。如果说不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不能派兵海外打仗就不是“正常国家”,那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难以称之为“正常国家”。

        其三,有人认为日本社会整体右倾化,因为日本首相是国会议员选出的,而国会议员是日本老百姓选出的。这种看法值得日本选民思考,但也需看到还有一些日本选民持有不同立场,他们不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重霾”之源是钓鱼岛领土主权归属认知的争议

        钓鱼岛问题最容易被日本右翼势力调动日本民族针对中国的凝聚力、负能量,以打破战后禁区,实现修改宪法。他们不仅把钓鱼岛作为实现其政策目标的政治支点,而且在做相应的军事部署。他们为赢得今年7月参议院选举战,正期待中方出现过激言行。

        钓鱼岛虽小,但牵涉中日带有战略性的全局问题。目前中日关系整体处于非对抗性,但钓鱼岛领土争议则具有对抗性。如处理不当,局部对抗性矛盾就会导致中日关系整体出现对抗。因此,中日之间要消除“雾霾状”,中方须就钓鱼岛真相不懈地向日方做出有针对性的说明。

 

                                                                                                     (文章来源:环球网)




上一篇:高级咨询委员吴建民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 点评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下一篇:理事叶辅靖在《中国经济导报》上发表文章 评析2016年欧盟经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