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年10月19日,论坛副理事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出席“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八次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地区经济形势与补短板、稳增长”,赵长茂进行了主题发言。 赵长茂认为,我们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补短板,而补短板的前提是发现短板。从宏观层面,特别是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角度看,我国经济的最大短板是质量短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以后,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很大了,但大而不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基础是建设经济强国,使我国经济由大变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突破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 对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赵长茂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正确处理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以后,各地区各部门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不再片面追求高速度,但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不能把质量和速度对立起来。各地区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因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不能“一刀切”,应体现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协调好质量和速度的关系,面对经济落后的现实,欠发达地区没有一定增长速度就不能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追赶。在思想认识上,不能认为“快”就是低质量,“慢”就一定高质量,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应有不同的把握。当然,在质量和速度不能兼顾或者出现冲突时,速度必须服从质量。实践证明,没有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的物质积累,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可能转化,也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阶段转化,高质量发展也就没有前提。 第二,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按照十九大要求跨越三个关口,抓住一个关键环节。 十九大报告讲得很明确,三个关口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转方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优结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基础,“换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跨越三个关口必须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深层结构是经济体系。已有的经济体系是适应过去高速增长要求的,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对已有的经济体系进行根本改造。犹如,生产传统汽车的平台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成为制造智能汽车的平台,要制造新型的智能汽车,必须对既有平台进行根本改造。所以说,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三,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就是提出了“市场决定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既然如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创造条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现在我们离这个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农村生产要素市场配置的程度还很低,主要原因是土地这一农村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还不能更大范围地流动。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农村土地不能流动,不能市场化,各种资源就不可能实现高效率配置,破除二元结构、使农村振兴就没有制度基础。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客观规律。 第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 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重点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的当下,制度创新越来越关键。创新驱动离不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有创新型人才,才能出创新性成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不能局限于国内,“千人计划”已经从国外吸引了一大批人才,现在的问题是政策能不能再放宽一下?国家不承认或不允许双重国籍,但对于一些急需的关键人才,能不能允许双重国籍?没有相关制度创新,就不足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第五,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变思维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所谓的“老套路”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急于求成的发展思维。中央要求高质量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制定相应政策,寻找着力点,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之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之一。落实绿色发展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题中应有之义,着力解决生态环保突出问题是必然选择。但是,任何要求的落实都区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并把二者衔接好、统一起来,目标的落实不能超越阶段、超越现实。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需要注意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把握好工作的力度和节奏。 二是满足现状的守成思维。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地方出现领导干部不愿担当、不敢创新、不思进取,甚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懒作为、不作为倾向。一方面有追责问责形成的压力,使他们在干事创业上有所顾忌;另一方面,也有思维方式方面的问题。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没有创新思维,不敢探索,落于人后是必然的。比如,东北地区发展落后,就与落后的所谓的“东北意识”有关。 三是一哄而上的从众思维。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美贸易战爆发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短板”暴露无遗。国家采取政策措施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各地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形势可喜,但也潜藏着隐忧。据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有将近20个省市布局集成电路产业,争相布局可能导致重复建设,这值得警惕。 思维方式决定发展方式和路径选择。我们要把经济发展的质量“短板”补上,就不能停留在“老套路”思维上。
(文章来源:凤凰财经)
|
上一篇:理事长何毅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 强调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
下一篇:副理事长李捷出席“实践教学与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高峰论坛” 探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之道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83号楼 邮编:100091 电话:86-10-62805760 传真:86-10-62805759 京ICP备05013890号-1
Copyright 1994-2025.China Reform Foru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83号 a>